关键词:
胸痛
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运动异常
诊断价值
影响因素
摘要:
背景及目的胸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心血管源性的胸痛,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D)等,往往是致命的。因此,急诊科的胸痛诊室最首要任务就是快速识别这些致命性胸痛,近年随着声学设备的不断改进,床边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为心血管疾病提供关键影像学诊断证据,成为各级医院急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另外,过去的关于心脏彩超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诊断研究基本在入院后进行,且对于AMI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WMA)相关的影响因素没有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急诊床旁超声在中高度危险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在次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08至2021年07月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518例HEART评分≥4分的中高风险胸痛患者,收集他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病史、超敏肌钙蛋白I数据、心电图、急诊床旁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急诊床旁超声对不同心血管源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然后将175例最终诊断为急性心梗的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急诊床旁超声的鉴别诊断价值:HEART评分≥4分胸痛患者518例中,352例为中度危险患者,181例为高度危险患者。急诊床旁超声协助诊断AMI患者127例(24.52%)、主动脉夹层4例(0.77%)、肺栓塞2例(0.39%)、心力衰竭26例(5.02%)、扩张型心肌病4例(0.77%)、肥厚性心肌病1例(0.19%)、风湿性心脏病2例(0.39%)、心律失常41例(7.92%)、病毒性心肌炎2例(0.39%)、其他非心源性胸痛139例(26.83%),未能准确识别AMI患者48例(9.27%)、主动脉夹层1例(0.19%)。352例中度危险胸痛患者MACE发生率为13.92%(49例),166例高度危险胸痛患者MACE发生率为75.90%(126例)。与急诊hs-c Tn I+心电图诊断对比,在中度危险胸痛患者中急诊床旁超声结果更能识别MACE(65.31%VS 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分胸痛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比急诊hs-c Tn I识别MACE更敏感(p<0.05),≥6分的胸痛患者,二者无明显差别(p>0.05)。单纯HEART评分预测MACE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77~0.925),而联合急诊床旁超声预测MACE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95%CI,0.976~0.990)。HEART评分4-5分胸痛患者,应用急诊床旁超声预测MACE,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9%。HEART评分≥6分胸痛患者,应用急诊床旁超声预测MACE,敏感度为72.0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1.86%。2.室壁运动影响因素探讨:通过急诊床旁心脏超声检出127例(72.57%)患者存在室壁运动异常,48例(27.43%)无室壁运动异常,AMI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出现在性别、发病时间、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基础病、吸烟、肥胖方面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室壁运动异常组患者年龄(61.79±14.90岁)明显高于无室壁运动异常组(55.52±12.58岁),p=0.011,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非AMI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室壁运动异常组患者EF值(52.61±9.36)明显低于无室壁运动异常患者(62.27±5.90),p<0.001,优势比(odds ratio,OR)0.841。STEMI患者(82/103)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几率明显高于NSTEMI(45/72),p<0.05,OR0.024。多因素分析STEMI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室壁运动异常与LVEF明显相关,不受发病时间、年龄、性别、肥胖、基础病等混杂因素影响。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在预测MACE方面,建议对急诊科接诊的胸痛患者在HEART评分基础上,对评分≥4分患者常规进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查。4~5分患者在超声结果阴性后可安全离院,≥6分患者根据超声结果拟定下一步住院诊疗方案。急诊床旁心脏超声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开始就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室壁运动异常是一个稳定的诊断标志,STEMI是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