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折
社会支持
自我感受负担
创伤后应激障碍
摘要: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对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探讨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相关性;为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创建干预对策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吉林省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及辽宁省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共计26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对患者进行量化评估。采用均值、标准差、频数、百分率等指标描述骨折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采用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骨折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34.16±5.4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在年龄、文化程度及人均月收入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本研究中,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1.10±5.1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在性别、人均月收入、付费方式、骨折部位、骨折程度、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及BI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本研究中,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36.06±4.4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程度及BI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折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分别呈负相关(r=-0.638,P<0.05;r=-0.658,P<0.05),自我感受负担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正相关(r=0.593,P<0.05)。(5)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回归分析后显示,性别、骨折程度、BI指数、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支持进入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回归方程,共解释了 53.7%的变异度。结论:(1)本研究中,骨折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人均月收入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2)本研究中,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至中度水平。女性、人均月收入越低、自费、脊柱骨折、骨折部位越多、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越差、BI指数越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越高。(3)本研究中,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35.8%。女性、年龄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因车祸或暴力伤骨折、脊柱骨折、骨折部位越多、BI指数越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越高。(4)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应激障碍三者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越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越低。(5)性别、骨折程度、BI指数、自我感受负担及社会支持是影响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因素。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关注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特点,提高创伤骨折患者的社会支持,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