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偿债能力测试
资本维持原则
信义义务
董事责任
摘要: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偿债能力测试在《公司法》改革中的引入,我国《公司法》面临新一轮改革,是否要进一步修改公司资本制度、朝什么方向修改资本制度是改革的焦点之一。在历年《公司法》修改过程中,改革方向包括降低设立公司的门槛,例如取消一般公司设立时的最低资本限制、放宽股东的出资形式等,较少涉及对资本后端流出规则的改革。2018年修改了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扩张了公司回购的情形,并对公司股份回购程序进行了修改,特定情形下可以由董事会来决定回购股份,这是对资本流出规则的重大改革。本文结构与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公司资本制度的沿革与争议,首先介绍《公司法》中与公司资本制度相关的变迁,并分析改革的趋势,接着介绍《公司法》中限制公司分配的规则,即资本维持原则的相关规定。第二节分析目前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争议,包括资本后端与资本前端规则不相匹配、规则内部体系不统一、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程序性负担过重等。第二章分析引入偿债能力测试的必要性,首先比较偿债能力测试和资本维持原则的异同,二者的规制基础、规制方式、权责主体均有差异,但是在财产的追回机制上具有相似性,并说明引入偿债能力测试的意义,可以增强公司资本制度的功能。这符合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趋势、增强了公司制度债权人保护功能、可以健全公司的治理机制。第三章对偿债能力测试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介绍,美国公司法中的偿债能力测试的基础是统一的分配理念,具体而言,将公司的减资、股份回购以及分配利润给股东等导致公司资产流向股东的行为统一定义为分配,并且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制。偿债能力测试主要包括几部分的内容,一是公司的短期偿债测试,衡量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能否偿还公司的到期债务,包括或有债务和预期债务。二是资产负债表测试,衡量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是否满足规定的比例。三是资本充足率测试,偿债能力测试并非是纯粹的会计判断,也没有指定的会计准则,采取公正合理的方式估量公司资产即可。决定公司能否进行分配的是董事,董事应当获取充分的信息,尤其是有关公司财务以及经营状况的信息,进行商业判断,并出具偿债能力声明,为公司分配行为承担个人责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修改公司法时,引入了偿债能力测试。一种引入方式是全面引入,对所有公司资本流出行为均采取偿债能力测试进行规制,并放弃了资本维持原则的适用。另一种方式是折衷引入,指限制公司类型、或者限制适用范围引入偿债能力测试标准。偿债能力测试具有聚焦公司的实际运营、公司分配具有灵活性以及分配标准统一的特点。第四章讨论偿债能力测试的相关制度框架。改革公司资本制度时,建议对公司减资、利润分配、股份回购等行为统一适用偿债能力测试的标准,以此促进我国公司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变。引入的同时需要注意配套规则的完善,如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债权人的诉权、不当分配的追回等。同时要增强董事的信义义务,明确规定董事在决策时,应当尽可能获得充分合理的信息,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分配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分配时应当出具偿债能力声明,表明决策的合理依据,且需经股东会的批准,同意公司分配的董事应当对不当分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