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审判公开
司法改革
《五年改革纲要》
司法制度
摘要:
审判公开作为现代诉讼制度中的重要的司法原则,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在促进司法公平和实现司法正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我国人民法院在建立之初就进行了公开审判的有益探索,在历次司法改革中不断完善和深化审判公开。在第三次司法改革中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五个《五年改革纲要》作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阶段特征和时代特色,其中涉及审判公开的具体内容也随着时代变化和改革推进有不同侧重。以《五年改革纲要》中的改革措施为主要改革方向,随着改革的推进,审判公开在时效、广度和覆盖面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社会公众对于审判公开并未产生深入的认识甚至有一定的误解,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方向似乎也并不明朗。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梳理《五年改革纲要》中的相关改革措施,对我国审判公开改革变迁展开研究。研究审判公开在我国的变迁,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审判公开进行阐释,结合其在我国从作为裁判者意愿走向最终司法实践的过程,剖析背后对审判公开价值认识的深入,从应然层面明确审判公开的功能意义和出发点。其次,以人民法院的《五年改革纲要》为主要研究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对其中涉及审判公开的措施进行条文展示和要素提炼,结合出台背景分析每一阶段的改革方向。再次,将我国审判公开改革与应然层面的效果进行审视,分析审判公开改革中在价值认识、制度构建和科技运用方面的成就,继而提出审判公开的新类型,进一步审视传统语境和数字时代语境之下审判公开的局限和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改革进路,在现有改革措施框架下能够实现的是进一步完善审判公开的法律规则,还要以外部规定和法官内部努力推动审判公开内容的实质化;同时还要探索“回应型”公开新模式,打破审判信息流动的单向性,以社会知情权需求为导向,更好实现公开实效。2023年是“五五改革纲要”的收官之年,在互联网科技的加持下审判公开的广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展。但有关审判公开的改革措施似乎走入“重术轻道”困境中,强调智慧法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却忽视从公开的内在逻辑出发进行针对性改革。改革暴露的问题要在改革中解决,完整成熟的审判公开制度体系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因此要不忘审判公开之初心在于实现司法公正,走反思性改革之路,使审判公开真正成为司法良性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