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适用法律错误
第二审程序
再审事由
合同解释
摘要:
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及程序合法是裁判正确的三个基本要素。不论是第二审的纠正裁判,还是再审的提起事由,均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即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和程序错误。目前关于适用法律错误,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未有明确定义,只在《审监解释》和《民诉法解释》中明确了“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六种类型,造成了司法实践上的模糊,不利用当事人选取救济措施寻求纠正。适用法律错误,本质上是对裁判活动与结论的负面判断,需要进一步投入司法资源来予以纠正,会造成司法正义的受损和司法资源的浪费,确有规制必要,不可就此听之任之;而且,适用法律错误虽然不能根本性的避免,但可以通过研究适用法律错误的认定标准、出现原因、表现形式等,采取积极防范和合理规制手段将此错误在诉讼中降到最低限度。另外,针对适用法律错误导致的当事人实体权利和司法正常秩序的损害,也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探讨采取何种最优化的救济程序解决,使司法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有必要对适用法律错误进行研究,一方面可对症下药地加以规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准确、迅速地予以纠正。本文第一部分对于民事裁判适用法律及其错误情况进行了概说讨论,通过分析民事裁判的逻辑、细分司法程序步骤,为之后的类型研究奠定理论和逻辑基础;本文第二部分着重于适用法律错误认定的探讨,包括认定程序、认定标准和认定难点的分析,对适用法律错误的外延边界进行确认,对于举证责任分配不当、适用程序法不当等是否属于适用法律错误的争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适用法律错误的结果判断标准;本文第三部分为适用法律错误的类型分析,笔者同时对适用法律错误的学理类型以及目前第二审改判和再审提起事由语境下适用法律错误的现实类型进行列举分析,并进行对比考量;本文第四部分为适用法律错误的规制与展望,基于适用法律错误易出现的环节和原因,提出了细化审判指引、贯彻案例指导和类案检索机制以及丰富裁判文书论述等规制措施,并通过第三部分中现实与理论的对比考量,提出了明确第二审改判条件和方式、完善增加再审事由等立法展望;本文第五部分为合同解释错误的相关分析,法律行为解释错误属于事实认定错误还是适用法律错误,一向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的交锋激烈之争点,在此基础上,合同又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笔者选取合同解释错误这一争点,结合合同解释的标准与错误机理,利用适用法律错误的认定标准对其是否属于适用法律错误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错误机理探索其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矫正和规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