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系统
比亚迪
特斯拉
生态意蕴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滋生出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能源短缺、淡水资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危机,人类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新能源汽车顺势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此,本文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借助语料库工具UAM Corpus Tool 3.3v,对2018-2021年比亚迪社会责任报告和特斯拉影响报告展开生态话语分析,探究两家报告分别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传递话语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即生态意蕴。
本研究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在比亚迪CSR报告和特斯拉影响报告中,及物性系统的分布有何异同?(2)在比亚迪CSR报告和特斯拉影响报告中,及物性系统的实现路径有何异同?(3)在比亚迪CSR报告和特斯拉影响报告中,及物性系统所构建的生态意蕴有何异同?
研究发现:第一,就及物性系统的分布而言,两家企业的报告中均是参与者占比最高,其次是过程和环境成分,并且均大量使用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而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使用较少。除此之外,两者的参与者中,均出现省略动作者的现象。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特斯拉的报告中使用及物性系统的总频率远高于比亚迪,并且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105.381,P=0.000<0.05)。除言语过程外(X2=3.108,P=0.078>0.05),两份报告对物质过程(X2=22.848,P=0.000<0.05)、心理过程(X2=27.393,P=0.000<0.05)、关系过程(X2=14.988,P=0.000<0.05)、行为过程(X2=6.250,P=0.012<0.05)和存在过程(X2=5.000,P=0.025<0.05)的使用,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二,就及物性系统的实现而言,两份报告中的过程实现路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1)物质过程:特斯拉和比亚迪均使用大量的物质过程,来展示人类、公司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一系列行动、互动和相互关系。同时,这两家公司运用了许多创造和转变类的动词,来介绍公司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和人类生活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承担的责任。(2)关系过程:两份报告均使用关系过程,来详细披露企业更多信息,主要是描述参与者的关系、发展状况、公司的地位和身份、产品的属性等内容。但两家企业的侧重点不同,比亚迪倾向于使用识别关系,来突出企业在绿色技术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地位、身份、荣誉和贡献等。相反,特斯拉更倾向于使用从属关系,来强调公司、绿色工厂以及产品等的特征和属性。(3)心理过程:两个语料库中的心理过程,主要描述了参与者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的认知、愿望、目标、措施、态度等。与比亚迪相比,特斯拉的心理过程要丰富得多,主要通过动词“期望、确保、相信等”来实现。它可以反映特斯拉在履行责任和保护生态方面的自信和坚定态度,并且给予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们更丰富的情感体验。(4)参与者:在两份报告中,动作者与目标的使用均占比最大。比亚迪使用“比亚迪”居多,可以增强报告的权威性。而特斯拉更倾向使用“我们”,可以拉近企业与公众的距离,增强报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且起到呼吁的作用。
第三,就生态意蕴而言,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报告中均体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间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其中比亚迪的CSR报告侧重于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而特斯拉的影响报告更多关注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较少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两者均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其中比亚迪的CSR报告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特斯拉的重视度要低于比亚迪。
因此,本文将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为比亚迪和其他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的撰写,提出了两个参考性建议:(1)优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及物性系统的占比,多使用心理过程,激发公众、员工、消费者和供应商保护环境的热情,并呼吁公众共同完成生态保护。(2)参与者多元化和集体化。多元化的参与者角色不仅可以缩短公司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加读者对报告和企业的认同感。此外,它还可以提高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方面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