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员工韧性
组织认同
积极情绪
摘要:
经济动荡时期,为了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组织必须应对政策变化、经济形式波动、资源稀缺、来自客户和供应商的外部压力、技术变革等众多问题。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日益普及,人们更加强调探索积极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应对工作场所的挑战,提高组织绩效。在工作场景中,有韧性的员工往往能够从逆境中恢复得更快更好,并且更能适应和响应为适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所必须进行的组织变化。目前学界逐渐对员工韧性给予关注。研究表明,员工工作韧性作为一种应对职场压力和逆境的能力和特质,可能会因为职业环境中的资源和支持的存在而增强,因此组织环境中的资源与支持对提升员工韧性起到重要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企业对外承担对社会、环境、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对内对员工负责,关注员工身心健康的行为表现,能够为员工提供有利的心理资源和物质支持,从而可能对员工韧性的增强起到正向作用。本文在阅读并整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工作韧性、组织认同以及积极情绪进行了文献综述,分别对各个变量的概念、维度和测量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仔细地梳理,经过对文献的回顾和总结,本文发现目前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在个人层面尤其是心理层面的作用研究,且在员工韧性的前因研究中,组织的影响仍可继续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希望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工作韧性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出发点、以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为指导,以文献回顾和梳理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工作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同时引入组织认同和积极情绪两个中介变量,基于SOR模型,以刺激→认知-情感单元→反应为研究路径,构建链式中介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韧性的作用机制。接下来,本文采用国内外权威且经过多次检验具备良好信效度的量表进行变量的测量,然后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编制问卷,在正式调研之前通过预调研、与被试交流探讨的方式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正式调研阶段,本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221份,有效问卷为204份,问卷有效率达92.3%。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后利用SPSS、Mplu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工作韧性的提升,又可以通过组织认同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中既包括组织认同和积极情绪的单独产生的中介作用,又包括组织认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证明了当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时,会有更大概率拥有具备高工作韧性水平的员工。在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足够的社会和物质资源时,员工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在组织中获得资源并在压力下减少资源损耗,这种状态下会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水平,并以此引发员工对于组织的信任、乐观、对前景充满希望等积极情感,并通过这种情感驱动进一步影响员工的能力和行为。因此员工感知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后,通过组织认同和积极情绪的驱动提升韧性能力或做出韧性行为。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员工韧性在组织层面的前因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能够对员工的工作韧性起到培育和训练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在个人层面的结果研究。证明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员工韧性水平提升之间的显著关系,解释了组织资源和个人心理资源的转化路径,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丰富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景、满足实践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企业的管理实践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杂志和社交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有效地提高员工认知。还可以进行相关培训。此外,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包括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和福利、设置公平合理的晋升制度和薪酬体系、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基本需求和身心健康,重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等等。企业本身需要秉承着负责的态度,能够真正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日常的生产运营整合起来,以企业的素质与行为引导员工提升能力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