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差序格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企业这一市场经济主体的要求从仅仅创造经济价值过渡到关注社会效益,由此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象包括哪些利益相关者、需要披露哪些具体内容,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结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起步较晚,在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制度规范推出后,目前已形成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体系框架。须强制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有四类,分别是:属于上交所“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深交所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然而,监管部门对于强制披露的公司未建立一致性的信息披露标准,因此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虽然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能在债务成本、权益成本、分析师关注程度等方面带来积极的效应。总体来说,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传递积极信号的正面行为。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企业会尽量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但在危机情境下,企业面临制度监管与资源限制的双重压力,有动机牺牲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需求,在经济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中做出暂时性的权衡。
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新冠疫情为典型的危机情境,以中国电影为案例企业,探究该企业在危机情境下如何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差序格局分配有限资源,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调整。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的背景、基本思路、研究意义、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部分,梳理现有的国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及我国制度环境变迁,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围绕研究的核心贡献梳理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文献,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结果、危机情境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第五章为案例分析部分,简要说明中国电影背景情况及所在行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概况,说明选择案例企业的原因,详细梳理中国电影2017-2021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情况,呈现内容、形式、质量逐步完善的趋势,并总结新冠疫情背景下案例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差异化行为,描述其信息披露圈层结构,并基于差序格局视角,从亲缘、权力、利益的角度分析圈层结构形成的动因。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不足部分,经过上文分析,从监管层面与企业层面上提出危机情境下优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并阐述可能存在的不足。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监管制度趋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现形式完整、内容多元、质量提高的良性趋势,但仍存在缺少第三方审验而可信性不足、回避负面信息而实质性不足的普适性问题。在新冠疫情的危机情境下,企业面临制度监管与资源限制双重压力,有动机按照“股东/投资者、观众/消费者——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合作伙伴、公共/社区——环境、客户/供应商、员工”的差序格局有序分配资源并披露信息,而这一差序格局是由亲缘、权力、利益三种因素合力形成,且呈现出利益因素主导、权力因素次之、亲缘因素最弱的圈层结构。为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应逐步出台行业标准,将监管重点落在报告目录的可比性上,要求企业在做出重大修改时披露修改原因,同时企业应搭建共克时艰的文化环境,强化对员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视。企业应在经济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履行其他社会责任并有效披露,实现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