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避税
避税可持续性
组织韧性
股价崩盘风险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层断层
摘要:
避税对于大小企业都是心照不宣的重要议题。中国A股上市企业中约74.47%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税收规避行为。一方面,企业通过避税大幅增厚利润,获取节税收益;另一方面,避税使企业面临较高的稽查风险,同时为管理层寻租投机提供了契机、掩护和工具。企业避税能否带来积极效应一直是学界存在争议的论题。为深入研究企业避税行为的前因和后果,进一步挖掘避税指标的有效信息,本文引入并改进了避税可持续性指标,以此剖析导致现有避税相关实证研究中不同甚至相反结论的原因,厘清组织韧性、避税可持续性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逻辑。首先,基于现代有效税收理论以及企业长期避税特征,引入并改进避税可持续性指标,从计算避税的绝对程度或相对程度转变为计算税负基于营收变化幅度的非对称性及其显著性,以此剖析导致现有避税相关实证研究中不同甚至相反结论的原因,厘清避税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组织韧性之间的内在逻辑。进一步将改进后的避税可持续性指标同现有的避税指标、长期避税指标以及税负粘性指标进行比较区分,论证其作为企业避税通道代理变量的合理性,检验其在实证中甄别以税收筹划为掩护“假公济私”的企业的有效性,阐析现有避税相关实证研究中不同甚至相反结论的原因。其次,从企业价值导向、TMT特征、外部冲击由内至外三个视角,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层断层、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避税可持续性的影响。鉴于避税策略稳健的企业通常具有计划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故引入战略管理中以计划性和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组织韧性,通过实证检验组织韧性对避税可持续性的影响以及避税可持续性指标能否反映企业税收筹划价值取向、战略导向、管理层真实意图等关键信息。分别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层断层、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避税可持续性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组织韧性对避税可持续性的间接影响。再次,结合前因分析,进一步探讨高避税可持续性可能导致的潜在后果以及影响这个传导路径的主要调节变量。很多文献已经证实了关联交易是掏空上市企业的主要方式,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避税可持续性高的企业会不会因为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给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提供了天然的寻租投机工具,增加了掏空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股价暴跌。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采用2SLS、PSM、GLS再次检验了主假设。基于此,对上述传导路径的主要调节变量、中介变量展开异质性分析与机制检验,将外部监管、会计稳健性、TMT特征、离岸避税、关联交易作为调节变量以及掏空作为中介变量逐一检验,同时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探讨企业避税可持续性到股价崩盘的传导机制。最后,依据“企业特征-行为反应-经济后果”的逻辑框架,分析“组织韧性-避税可持续性-股价崩盘”的主要调节因素、作用机制与传导路径。把前因变量、调节变量与避税可持续性、股价崩盘风险串联起来,对“长期激进避税-关联交易-掏空-股价暴跌”、“长期消极避税-管理层不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较差/隐藏负面消息-股价暴跌”两种传导路径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合现实案例分析阐述避税可持续性、避税通道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通过经典避税案例解析“高避税可持续性-关联交易-掏空-股价暴跌”的传导路径。从监管层面、涉税企业层面以及投资者层面,探讨实践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进后的避税可持续性指标作为避税通道的代理变量,相较于名义-实缴税率差异、会计-税收差异,能够更好地甄别以税收筹划为掩护“假公济私”的企业,可以更好地解释现有避税相关实证研究中不同甚至相反结论的原因。存在避税通道意味着企业有一个天然的关联方交易网络,方便控股股东和管理层进行体外业务循环,而存在避税通道的企业,其实缴税率可以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第二,组织韧性强的企业会考虑长期发展,主动规避关联方交易与盈余操纵,倾向于追求长期财务稳健以杜绝高风险的体外业务循环,表现在税收筹划上,多以合规和降低涉税风险为导向,有较低的避税可持续性。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与长期声誉,倾向于合规纳税,除去正常税收优惠补贴外,避税可持续性较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影响避税可持续性,还通过提高组织韧性负向影响避税可持续性。管理层个人特征对税收筹划的影响主要表征在管理者是否存在自利动机以及风险偏好上。管理层断层越高,异质性越强,有利于财务稳健,更不容易形成避税合谋。高管团队成员背景越丰富,能力越多样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缓解外部环境冲击的增量能力,拥有更强的组织韧性。管理层断层虽然不能直接影响避税可持续性,但是可以通过提高组织韧性负向影响避税可持续性。环境动态性等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战略导向、价值取向、TMT特征等内因才是决定避税特征的根本原因。相比于TMT特征等表层内因,企业社会责任等与企业战略导向、价值取向相关的内部因素对未来长期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强烈。第三,避税可持续性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