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消费者权益
个人信息安全
摘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实现了一日千里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购物成为主流交易方式。在网络消费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逐渐体现出较高的商业价值,在金融市场倍受经营主体的关注,信息收集的广度不断拓宽,使用深度逐渐增加,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持续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益盛行,为买卖双方带来便捷的服务,属于典型的信用中介,为金融与电商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也轻松地获取了消费者的金融信息。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表现突出、能力强大,在设计交易结构、识别风险隐患、实施安全保障、存储个人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海量信息的控制者,却可以凭借技术限制、格式条款授权等方式成功地将保护消费者金融信息方面的责任转嫁给其他参与者,即使出现问题,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导致了个人金融信息被滥用、出售等情况发生。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日益重要,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应该通过顶层法律制度从保护个人金融信息方面向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使之得到有效保护。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成为宝贵的资源要素,商业价值日益凸现,获取并利用好个人信息,能为创造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第三方支付在一段时间快速兴起,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却引发大量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事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然而,我国的立法建设明显滞后,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文件对第三方支付如何妥善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做出规定,在现实中出现诸多问题,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在市场垄断、行为控制等方面遭到威胁。因此,社会各界呼吁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本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借鉴过往相同主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从经济法视角出发展开理论分析,以敦促第三方支付保护个人信息为主旨进行研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节主要对第三方支付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背景介绍,阐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写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第三方支付和消费者个人信息概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第三方支付等关键概念进行定义,阐明其特征。介绍在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和我国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第三章,分析在第三方支付中个人信息保护分别在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立法上存在法律保护系统性不强,第三方支付规章制度不完善;行政上存在监管主体不明和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限制不足;司法上存在法律救济机制不足和司法取证难度大的问题;社会共治中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未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不足的问题。第四章,综合第三章和欧美立法的相关经验,得出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启示。欧盟技术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为科技更新投入了较多资源,对隐私加密技术创新予以足够重视。在行业自律制度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即同时发挥出行业自律与法律监管的作用,确保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第五章,主要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及建议。最后本文提出包括出台支付领域专门的法律、加快出台配套法规、明确行政监管的主体和内容、加强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健全司法保护程序、建立在线纠纷解决机构和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合理建议。从第三方支付模式的角度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限定在第三方支付的领域,希望能为学术界提供一些思路。撰写本文,意在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充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但由于本人自身能力有限,文章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