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境外机构投资者
制度距离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企业声誉
企业绩效
摘要: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日益重要的话题,并且随着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呼吁、投资者对非财务信息的日益关注和民众维权意识与媒体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的2015年《巴黎协定》和2021年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还是中国深交所、上交所分别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无一不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重要的地位。企业为了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往往会对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向外界传递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但是企业内部隐蔽的、不明显的企业社会责任偏差很难被观察到,因此本文探究了企业更为隐蔽的企业社会责任偏差。其中,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间的偏差称为企业社会责任解耦,把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与企业社会责任最优之间的偏差称为异常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解耦是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呈现出的形象与企业实际社会责任绩效之间的差异,而企业社会责任的边际成本应该等于其边际效益,而任何偏离这些平衡点的行为都是异常企业社会责任。
对企业社会责任偏差的探索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监测,但是境外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内部治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国内资本市场通常被认为是推动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最关键的商业战略之一。2002年中国政府推出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并且2019年9月全面取消了QFII/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这吸引了大量境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来自发达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上市公司,对中国企业内部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
为此,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以及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决策和治理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这两个热点话题联系在了一起,因此结合以上背景,本文研究了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社会责任偏差包括企业社会责任解耦和异常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偏差的全链条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首先对相应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制度理论提出了相关假设,最后利用相关数同时构建相应指标,对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社会责任解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偏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境外机构投资者会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解耦的程度,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市会减少异常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来看:
首先,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解耦的面板数据,基于中国数据研究服务平台(CNRDS)的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和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及企业年报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部分的数据,检验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社会责任解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会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解耦的程度,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信息渠道(媒体监督与分析师跟踪)和信息渠道(独立董事监督与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是改善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社会责任解耦关系的重要渠道。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性质、境外机构投资者来源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制约了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社会责任解耦之间的关系。
其次,本文基于2006—2021年中国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异常企业社会责任的面板数据,基于中国数据研究服务平台(CNRDS)的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的数据,检验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异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会减少异常企业社会责任,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和国内监督治理(企业信息透明度与媒体追踪)是促进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异常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重要渠道。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性质、境外机构投资者来源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距离影响了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异常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最后,本文基于前面两节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社会责任解耦以及异常企业社会责任的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别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声誉和企业绩效描述了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后果,研究发现,境外机构投资者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解耦的程度,进一步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企业声誉,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会减少异常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会增加企业绩效水平。
总体来看,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证和政策贡献。首先,本文充分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偏差产生的原因、调节机制及其对企业可能造成影响,这是对目前社会责任研究的有益补充,为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提供深入方向。虽然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