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
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当前,部分公司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大力发展经济,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进而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水源的污染和土地的沙化。这些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对人类的生存空间构成了严重威胁。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崛起,具有丰富资源的跨国公司,对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管治政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若其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可能会诱发不可控的危机。因此,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的之一。目力所及,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等概念的研究已有了相较丰硕的成果。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概念意涵与重要性也在发生着嬗变,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的含义已经从最初的道德和伦理责任扩展到了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同时,对于公司来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从一种选择变成了必要的生存需求和方式。在日益严格的公众监督和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和获得持续的发展;过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自愿的行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已经开始强制上市公司或大型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这不仅包括了公司的经济表现,还涉及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这种披露不仅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也为公司提供了展示自身价值和承担责任的平台,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已经从披露阶段进入了管理阶段;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强调的是公司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绩效评价。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目标,而是需要公司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需要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以及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这些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仅没有失去新意,反而成为了现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必要部分。回顾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相关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概念界定模糊,围绕两者关系的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其中,企业社会责任大多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或通过第三方的方式衡量,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主要以单一的财务指标或可持续发展目标整合评价法评估,评价方法的不统一导致两者关系的研究出现分歧。现实中,很多公司实际的社会责任行为与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不相符,加剧了外部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为此,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是否能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既要识别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水平。本文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识别,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此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的逻辑链条。此外,考虑到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乏正式的监管机制,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外部媒体监督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将其纳入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历程,区分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披露,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披露的概念内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定义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按照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需求层次的差异从生存需要、增长需要和抗风险需要三个维度界定狭义的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内涵。第二,在梳理国内外经典的企业社会责任统计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港股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选择MSCI提供的公司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级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评价指标。以港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等为数据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制定整体分析框架及相应编码方案,依据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从信息披露的内容、程度、及时性和透明度等方面收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数据,构建信息披露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基于相关性、量化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以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构建狭义的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在明确了核心变量的测算方法后,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一步检验研究假设。由于中国香港在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有着更规范的制度、更严格的监管,因此,选择2017-2021年港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绩效具有明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