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策略性行为
市场竞争
市场结构
福利效应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为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包括“双碳”战略、制造强国、生态文明等国家议题,都从不同层面检验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色和水平,成为富有中国式现代化特点的“企业履责新赛场”。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改变了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经营理念,其必然会对市场份额、竞争强度以及福利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机制进行系统理论分析,探讨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推动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由于企业不同的策略性行为是影响其市场势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为最大限度地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将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在静态竞争中,企业通过产量竞争策略、定价策略、成本差异化策略、研发创新策略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此外,通过股权优化策略,企业可以调整内部所有权结构,激发市场活力并提高竞争效率。通过采取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方案和纵向议价策略,企业得以平衡上游和下游利益关系,在提高自身利润的同时增强市场势力;在动态竞争中,企业通过合谋策略弱化市场竞争,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得更大利润。由此,基于企业战略决策的不同目标,可将企业策略性行为大致分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生产性策略(如产量策略、定价策略等)和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导向的非生产性策略(如研发创新、股权优化、纵向议价、企业合谋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产业组织理论领域的重要议题。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改变企业的价值导向和利益目标,其对企业战略决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然而,不同的市场结构、政策环境和企业特征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策略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理论分析。鉴于此,深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不同策略性行为的影响具有适切性。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企业产量策略?其是否必然有利于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福利?第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否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第三,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国有企业股权优化?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关税政策?第四,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在企业纵向议价时缓解双重边际效应?第五,在垂直产业链结构中,下游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否会促进上游企业的合谋?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相关理论,利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中的策略型博弈和重复博弈等工具,遵循“提出问题—理论论证与机制分析—政策建议”的分析脉络,面向不同的市场结构、博弈时序和竞争关系,从多个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生产性策略和非生产性策略的影响机制,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效应和福利效应开展理论论证。首先,基于产量竞争视角,分析在差异化成本结构下,企业参与古诺产量竞争和斯塔克伯格产量竞争时,企业社会责任对福利效果的影响;其次,基于研发创新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非生产性策略竞争框架,与企业的研发创新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内在相容,可对既有企业的战略决策研究形成补充;再次,基于股权优化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国有企业改革和国际贸易竞争的研究框架,聚焦国有企业部分民营化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基于政府对产业战略的有效塑造和全局协调,剖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进而,基于纵向议价视角,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缓解供应链管理中双重边际效应的关键作用,有效实现垂直市场上各环节的激励相容,提高供应链匹配供需效率,维护良好的供应链经济生态体系;最后,基于动态竞争视角,深度解析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合谋稳定性的策略性影响,厘清合谋稳定性的临界条件和动态博弈机制。纵观全文,本文所得研究结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与政策依据,具体如下:第一,本文构建了异质性企业社会责任竞争效应的分析框架,阐明在产量竞争中,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福利的正(负)效应及政府税收(补贴)政策取决于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效率。基于斯塔克伯格模型和具有环境外部性的寡头模型将理论分析进一步扩展,得到与既往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不同的结论,即消费者福利与企业关注消费者福利的权重及市场上履行社会责任的高(低)效率企业数量呈正(负)相关。这一结果对政府引导市场竞争具有重要影响,也为企业承担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本文并未局限于生产角度的企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