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指数基金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创新
企业社会责任
机构投资者
摘要:
截至2022年底,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消极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突破2.4万亿元人民币,其在中国市场内的地位日益重要,这对中国上市公司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一方面,指数基金费率较低,可能难以覆盖主动干预公司治理所需成本。而另一方面,一般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对公司不满时直接“用脚投票”,但指数基金因为跟踪指数无法随意卖出公司股份,这令其与公司利益长期捆绑,只能选择干预公司。此外,也有许多学者提供了指数基金影响公司治理的经验证据。那么指数基金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指数基金能否影响上市公司决策?能否帮助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此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一直被反复重申,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短期内经济发展的速度,而“高质量”意味着不再一味追求短期目标,转而注重长期内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离不开微观经济主体的配合,上市公司作为市场内不可或缺的微观经济主体,在保证公司基本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只有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决策,在短期绩效和长期价值中选择后者,主动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承担社会环境责任,才能一直在行业中乃至世界上保持长期内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创新和社会责任两个视角,研究指数基金对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包括多维度的内涵,但为了体现其相较于“高速发展”来说的特异性部分,本文选择了其中最能体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视角。而针对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消极机构投资者,已有研究更多地关注指数基金作为市场参与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却较少关注其作为机构股东对公司治理、决策方面的影响。而即便关注指数基金的治理作用,大部分研究也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缺乏针对新兴市场样本的研究。中国市场内的指数基金在近年来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这为本文研究指数基金对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提供了极佳的样本。
梳理已有文献后,本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是实证研究章节,详细地从高质量发展中的公司创新视角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进行讨论。具体而言,第四章关注高质量发展范畴中的企业创新,使用2007—202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有以下发现:(1)主要回归结果显示,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更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更强: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每增加1个单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RDr)与专利获取数量(Patent G)就分别增加0.0723个单位和0.0317个单位。(2)指数基金能影响上市公司创新的第一个途径在于,其持股比例更高的上市公司拥有显著更低的年度股票换手率和显著更高的内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稳定性: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每上升1个单位,公司的年度股票换手率(Ytnor)及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年内标准差(Isd)将分别显著下降0.0486个单位和0.337个单位,较低的股票换手率水平以及更稳定的股东结构可以为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提升公司创新。(3)指数基金可以影响上市公司创新的另一重原因在于,它作为长期持股的机构,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可以忍受公司管理层短期内的平平表现:指数基金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的离职率显著更低,其持股比例每上升1个单位,公司的管理层离职概率(Turn R)将会显著下降0.313个单位,较低的职业风险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容忍失败的环境,有利于公司创新的发展。(4)考虑不同子样本可以发现,指数基金对公司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在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行业创新紧迫性更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对创新的影响同样存在异质性:那些本身规模较大、跟踪大盘股的指数基金,对于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正面作用也更加显著。
而第五章关注高质量发展范畴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使用2010—202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有以下发现:(1)主要回归结果显示: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更高的上市公司拥有显著更高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意愿和第三方社会责任评级水平。(2)指数基金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个途径在于,其持股期限较长的性质使其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而非短期绩效,这可能缓解公司管理层所面临的短期压力: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更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的短视程度显著更低,其中,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每上升1个单位,管理层的短视主义指数(Myopic_adj)就显著下降0.0183个单位。管理层的短视往往会导致企业为了达到短期绩效目标而牺牲长期投资,短视的缓解可以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创造条件。(3)指数基金可以提升社会责任的另一重原因在于,其与分析师团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