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环境规制
重污染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问题在当今日益凸显。重污染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源头,其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目标。在中国,为了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尽早实现碳减排承诺,政府已经先后实施了三批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缓解环境问题,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铺平道路。然而,重污染企业作为政策的重要监管对象之一,其能否在低碳政策的推动下改善社会责任表现,实现更好的政策效应,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推动重污染企业朝着绿色治理的方向发展,提升其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试点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当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和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等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概括界定了二者的理念内涵,概述和分析了目前学者对二者关系的政策评价,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接下来,基于理论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如何影响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并推导其作用机理,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细分维度检验其影响渠道,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更深入地理解低碳政策与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之间的关系。在前文基础上,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通过控制年份和企业固定效应,并加入了公司规模、利润水平、市场价值等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并进行影响机制分析,进一步按照产权和区域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以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检验内部企业寻租和外部大众媒体监督的调节作用。本文核心结论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促使重污染行业更加注重企业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和调整内部治理结构等渠道来提升履行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分别在不同地区和产权类型的企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而言,特别是在东部地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显著,同时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内部企业寻租和外部大众媒体监督均对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并且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和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二者的关系对负面舆论的感知更为强烈。探寻中国情境下低碳试点政策提升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途径,对于促进碳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通过国家强化和统筹顶层设计、地方政府推广和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以及重污染企业关注和把握发展机遇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