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产品创新
再制造
消费者
竞争
摘要: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微观主体之一,不仅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而且在社会责任实现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拥有使用社会资源权利的同时也负有同等的社会责任义务。然而《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国外企业而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我国的当前实践来看,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和“绿色可持续”战略目标的提出,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突破转型升级压力、提升创新水平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基于此,探究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将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是现代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经营目标、赢得社会信誉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我国的《社会责任指南》以及Elkington(1998)提出的“三重底线”理论,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应仅关注经济效益最大化,应同时维护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种。从经济责任来说,企业应当保持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下,由技术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抵御由不确定因素产生的风险,可以说,产品创新是企业实现其经济责任的关键途径。从环境责任来说,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凸显,构建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我国发改委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作为当前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全面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见,再制造是企业履行企业环境责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社会责任来说,消费者作为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和对企业社会行为的关注增加,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企业不再仅仅追求短期的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构建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实践,来实现长期的商业成功和社会影响。
长期以来,CSR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已有研究主要从单一维度或笼统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个概念展开研究,缺乏系统性多维度研究;其次,大多研究都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倡议所创造的正外部性出发,鲜有研究回归企业本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再次,鲜有研究考虑了不同维度责任之间的耦合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博弈论、最优化等理论方法,从CSR的三个责任维度出发,将与三个视角相对应的产品创新、回收再制造以及消费者关注纳入统一的框架中,探究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将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对环境和消费者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从环境责任视角出发,本研究的第三章考虑企业面临环境法规约束下进行回收再制造策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的回收再制造策略受到再制造成本的重要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从事再制造对于企业经济效益而言是有利的,并且,再制造总是对环境有好处的。
其次,从社会责任视角出发,在第四章中,考虑在垂直差异化市场下,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注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注会加剧市场竞争,迫使竞争对手减少零售数量。另一方面,为了从目标市场获得更大的剩余,企业将减少在其他细分市场的供应量。这样的战略选择可以缓解产品之间的蚕食效应。最后,如果目标细分市场的竞争效应的收益超过减轻其他细分市场蚕食效应的成本,那么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注是有利的。
再次,从环境责任与经济责任耦合视角出发,拓展了第三章的研究内容,即,考虑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进行产品创新,同时也面临回收再制造政策约束这一情景下的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创新对环境不利,而企业经济效益随着创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回收对环境是有利的,而企业经济效益与回收呈现倒U型关系。
最后,从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耦合视角出发,拓展了第四章的研究内容,即,考虑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兼顾消费者这一情景下的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当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注在一定范围内时,创新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各个细分市场上都可能有利;与此同时,创新也会带来制造商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当创新程度一定时,当且仅当制造商对于消费者的关注在一定范围内,此时,制造商对于消费者的关注是有利的。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责任维度,探究了非经济维度的责任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究,同时也考虑了多种责任耦合对于企业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揭示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将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有助于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进行管理决策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