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镇墓兽
统计学
类型学
文化因素
情境
摘要:
镇墓兽是楚墓中的典型器物,其功能聚讼纷纷,难成共识。关于它的功能,学界多持镇墓辟邪、引魂升天之见,亦有象征死者、依附亡灵之说,学者们极少提及其镇辟祖先之能。镇墓辟邪,意为镇辟为祟死者的邪魅,保护死者亡魂;镇辟祖先,则意为当死者亡魂为祟,其亦在镇辟之列。镇墓兽是信仰的物质表现,镇墓兽的信仰者之置于墓葬之中,其功能关乎墓主及其后人的福祉。本文从统计学、类型学、文化因素、情境等各方面,综合探究镇墓兽镇辟祖先之功用。首先,通过统计学探究古人对镇墓兽的信仰,选择、突出了何种功能。镇墓兽是少数人的选择,为集体所讳言,可见其意义特殊;随葬镇墓兽的贵族多为异姓外族之人、经历迁徙、早夭、病逝、从军征战等,从这些特征中可见特殊性为亡魂不宁。士人与贵族属于文化共同体,地域共存,文化共识,对镇墓兽有着一致的认识,因自身阶层特点又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故特殊性亦适于文化共同体。其次,镇墓兽并非单一的造物,其集中了多种神物的优势特征于一体的复合造物。因次,分别探究这些特征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再将之有机整合,即可获知镇墓兽的潜在功能。通过类型学的分析,究明镇墓兽的形式演变序列,从中归纳出鸟、虎、龙蛇等特征,即文化因素;通过分析文化因素,再有机整合,可知镇墓兽具有招魂、镇魂、安魂、载魂之能。最后,通过情境分析法,将镇墓兽置于情境之中,探究其功能。招魂、安魂、载魂,以及护佑亡灵,具有普遍性的意义;镇墓兽在此之外,置于“亡魂不宁”之墓中,可见其特殊功能为对亡魂的镇辟。情境之中可知镇祖的根源,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认为,人死为鬼,或为祟生者,需镇辟之;亡魂多难,不得安宁,亦为隐患,故在镇避之时也需护其安宁。镇墓兽的前身青铜器座,亦有招魂、镇魂、安魂、载魂之能;然由信息明确的材料观之,其仅随葬于个别中、高等级女性贵族墓中,为集体所斥;墓主为外姓女子,嫁入异国,葬于异乡,落叶未能归根,亡魂不宁。故在招魂、安魂、载魂、护佑亡灵等普遍性功能之下,还表达出对祖先的镇辟。镇祖的根源在于祖先不再赐福,亦不再成为限定阶层的唯一标准,个人可通过政治、军事上的成就提高社会地位,因而对祖先不再敬畏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