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英夫利昔单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经济因素
摘要: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种主要亚型,具有病情迁延反复,甚至终身患病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生物制剂已被普遍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其中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作为一线用药,应用最为广泛,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IFX普遍应用率并不高。目的: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住院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并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11月-2021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住院,已明确临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应用英夫利昔单抗(类克)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3例。英夫利昔单抗以5mg/kg剂量在第0、2、6周分别给药43例UC患者作为诱导缓解治疗,随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作为维持缓解治疗,可合并5-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治疗至第14周和第30周时,分析临床应答情况、改良Mayo评分、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讨论复发情况、不良反应、药物持续利用率及停药率。结果:1.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纳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3例(男17例,女26例),男女比例约为1:1.53,平均发病年龄43.02岁,平均病程4.54年。2.临床表现分析:1)消化系统及全身表现:腹痛36例(83.72%),腹泻42例(97.67%),便血42例(97.67%),里急后重42例(97.67%),贫血26例(60.47%),低蛋白血症32例(74.42%),发热10例(23.26%)。2)肠外表现:11例(25.58%)患者存在肠外表现,最常见依次是关节病变9例(20.93%),其次是皮肤黏膜表现8例(18.60%),其中有4例(9.30%)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肠外表现。3)合并疾病及并发症:3例(6.98%)合并其他免疫疾病,2例(4.65%)出现并发症。3.临床疗效分析:1)临床应答情况:14周短期应答率为59.46%;30周时治疗应答率为90.91%,临床缓解率为60.61%,内镜下粘膜愈合率为60.61%。2)用药前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用药30周后患者改良Mayo评分为[2(2,6)]分,与用药前[11(10,12)]分相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消化系统及全身表现改善情况:治疗至第14周、第30周时主要临床表现,即腹泻、便血、腹痛、里急后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热,较用药前均有明显改善。4)肠外表现疗效:与用药前相比,用药30周后90.91%都得到有效缓解。5)内镜下缓解情况:与用药前相比,用药至30周时Mayo评分3分患者比例由90.70%降至3.03%;评分0分/1分患者比例由0%增加至60.60%。6)实验室指标改善分析: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炎性指标、贫血指标、凝血指标、营养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7)复发情况:早期(3个月内)复发率为5%,1年内复发率为30%。4.不良反应分析:用药过程中12例(27.91%)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6.98%)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是感染(16.28%),其次是过敏反应(11.63%)。5.药物持续利用率和停药率分析:30周内,药物持续利用率为76.74%,停药率为23.26%,因经济因素停用为主要停药原因。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复发率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总体安全有效;药物持续利用率高,停药率较低,经济因素是停药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