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课堂沉默
英语专业研究生
学生因素
文化因素
摘要: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是特殊交往环境。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后积极交流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良性交互的过程。但目前课堂沉默却成为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但效果并不像预想的那么好。实际上,目前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可能表现出沉默或被动的状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较低,导致整个课堂气氛压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发展。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自信心都应高于其他学生,但遗憾的是目前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课堂上也存在沉默现象,为什么作为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也存在此类现象呢?这种课堂沉默现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于其课堂之中呢?因此,研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堂沉默情况和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学界对于课堂沉默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中小学课堂或者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堂,较少涉及英语专业的课堂,尤其是关于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尝试探究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沉默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给出相应建议和解决策略,以达到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启示作用。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沉默的情况如何?2.影响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沉默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选取某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以参与式的观察方法对两门课程进行了时长为一学期的课堂观察,收集和分析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普遍存在的课堂沉默现象。随后对88名该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并成功回收82名被试的数据。此外,随机选取三名被试进行时长为10分钟的半结构化访谈。最后,使用SPSSAU软件对整合筛选后的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以探讨造成学生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普遍的课堂沉默情况。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保持沉默,师生有效课堂互动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较为普遍。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揭示,学生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导致学生课堂沉默的主要原因,同时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对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为应对课堂沉默对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和原因分析,本文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即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改善传统的教育文化。本研究可为教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课堂沉默,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建议教师改善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打破沉默,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师生之间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