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多主体
协同管护
策略
摘要: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生产、文体、水利、通信、交通、环境设施等多个领域,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随着建后管护任务逐渐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影响了已建成基础设施应有效益的发挥。《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各省市纷纷贯彻落实,扎实有效推进管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是一项范围广、环节多、任务重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地方政府、行业部门、村级组织、运营主体、农户等多个主体。当前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模式已经出现瓶颈,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管护的要求。
B镇是句容市所辖乡镇中行政村数、农村地域面积、农村居民人口较多的一个镇,作为句容市首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乡镇,B镇加速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35亿元的仑山湖养生度假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赛博悠游康养项目。本文以B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从多主体协同管护的视角出发,研究B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多主体协同管护的情况,通过对现状及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探究B镇公共基础设施多主体协同管护的对策。首先,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界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名词的概念,并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梳理B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现状和成效,为进一步问题和原因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再次,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业部门、村级组织、运营主体、农户多主体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相关理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过程中出现的管护主体不明确、管护机制有缺位、管护标准不清晰、管护资金不充足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加以探究。最后,从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完善协同管护机制、健全管护配套制度、拓宽管护资金来源等方面对多元主体协同管护的对策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合力,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