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顺天时报》
日本对华政策
袁世凯
侵华
摘要:
1911-1916年是中国局势内外动荡的时期。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满清王朝,南北双方对立争夺不断;外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企图乘乱扩大自身在华势力,尤其是日本,妄图“后来居上”,施展了以扩大日本在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对华政策。《顺天时报》作为日本外务省的对华宣传机构,在这一时期内,不断配合日本政府。在武昌起义前后,《顺天时报》对日本政府两面下注的政策进行平衡与补充;袁世凯上台后,日方利用借款监督权企图加强对袁世凯的控制,而《顺天时报》对借款监督问题积极辩解,待到袁世凯称帝前后,日本政府从开始的“中立旁观”很快转向反对,而该报纸也协助日本政府积极对北京政府施加压力;一战爆发后,日本所期待的绝佳时机到来,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扩张在华利益,不仅抢夺了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更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对华二十一条”,《顺天时报》闻风响应,不断威胁打压国内反日舆论。《顺天时报》经历了从东亚同文会刊物到外务省宣传工具的转变,一直鼓吹所谓的“中日亲善”。通过考察《顺天时报》在中华民国初期的报道,本文揭露了该报的宣传策略与特点,即不论是报道内容还是立场都与日本政府对华侵略的节奏相一致,同时该报还操纵中国的民意,视日本对华政策的需要时而“顺从”中国民意,时而打压中国民意,不仅如此,《顺天时报》在报道和舆论制造中一直排斥其他国家的干涉,特别是在一战爆发后,不仅塑造了一个残暴的德国,还反驳英国《大陆报》指责日军暴行的舆论,“对华二十一条“交涉时更是直言欧美列强无法干涉,向北京政府施压。可见,《顺天时报》作为一个舆论宣传的工具,在中华民国初期还肩负着为日本对华政策服务的职责,该报纸的一言一行都在为日本的对华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