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际中文课外读物
文化因素
对比研究
摘要:
国际中文课外读物的编写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编写者作为受中国文化熏陶和塑造的社会化主体之一,在编写过程中所选取的文本内容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习俗特征和一定的社会期待。文本内容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论文以《中文天天读》和《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关标准对读物的文化内容编写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论文依据《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对其进行文化因素数量及类别上的统计说明。通过数据整理发现读物存在文化因素所占比例不平衡,对于社会生活类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选取比较少的问题。其次,结合读物编写的实际情况,从文化因素选取是否遵循代表性、趣味性、对比性和实用性原则,以及文化因素在篇章、词汇、练习、插图四个部分的融入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研究得出:文化因素选取方面,读物在遵循文化代表性上介绍了众多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在实现趣味性上,选取了涵盖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和当代中国的多种文化,做到了话题多样、内容风趣;在重视对比性上,进行了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横向对比、中国古今文化的纵向对比以及中外文化的对比,展现了同一文化圈的文化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圈间的文化差异;在贯彻实用性上,立足外国学习者的实际需求,选取了很多展现当代中国生活形态的文化因素,但部分文化因素不够贴近现实,没有与时俱进。最后,在文化因素融入方面,两套读物整体上都比较注重通过课文、词汇、练习、插图等多种形式融合文化要素,强化了文化因素的呈现效果,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但是也存在着新生文化词汇占比不多、练习形式单一且缺少对比性、插图数量不足且图文不符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对读物使用群体的访谈和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兴趣度的问卷调查分析,论文从文化因素的选取及融入两个方面对后续读物文化内容编写提出了建议:在文化因素选取上要注重增加现代交际文化和职业类文化选题;体现文化历时性变化;基于认知水平加强内容及需求趣味性;突出共有文化,注重文化双向交流。在文化因素融入上要及时更新文化词汇;增加文化对比类习题;插图数量适中,紧扣文化主题;加强网络资源粘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