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山东地区
春秋至汉代
带钩
类型与分期
文化因素
摘要:
带钩,在古代常为佩戴、束系之物,其质地多样,于东周、秦汉时期广为流行。本文以山东地区出土春秋至汉代的带钩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地区春秋至汉代出土带钩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出土带钩的墓葬年代对带钩进行分期。在分期基础上,通过考察带钩的出土地点,对该时期带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对山东地区出土带钩用途进行推测之外,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山东地区春秋至汉代的带钩与同时期其他周边区域所出土带钩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山东地区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表明选题来源。其次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再次主要是对研究方法、研究简史的介绍。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对山东地区春秋至汉代带钩的出土及发现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依据带钩出土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三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又依据带钩在三大区域内的具体分布,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是本文重点,主要是对带钩的类型学分析。首先参考现有分类标准及带钩形制,对收集到的山东地区春秋至汉代出土带钩进行类型学分析,将其分为10型,各型之下又具体划分若干亚型与式,其次在划分亚型与式基础上,对部分型式演变关系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带钩的分期与分布的阐述。分期方面,依据墓葬地层关系及随葬器物组合,对出土带钩墓葬年代进行判定,同时又依据带钩在不同时期数量、形制等多方面特征,将山东地区春秋至汉代出土带钩的发展序列划分为四期,即春秋早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与秦汉时期。在分期基础上,对山东地区各期出土带钩的分布范围进行考察,同时依据所分各类型带钩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形,对带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部分,首先依据带钩于墓葬中所处位置及共存物关系,推断山东地区墓葬中出土的带钩用途主要以佩饰居多,佩器次之,革带和佩物发现相对较少。最后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山东地区春秋至汉代带钩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北方文化因素、中原文化因素、秦文化因素。
第六部分,为本文结语。总结前文各部分论述观点及文章初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