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解释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
逆向设计
摘要:
教学设计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及新教材投入使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今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传统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及评价意识不强等问题。由美国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设计对传统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与完善,强调理解为先、以终为始、评价先行及教学评一致,对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大有裨益。因此,本文拟将逆向设计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以历史解释素养为切入点,探讨逆向设计融入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研究。
本文基于对逆向设计、历史解释的理论概述及逆向设计融入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可行性阐释,探讨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逆向设计。首先,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存在思路固化;教学目标制定过于空泛、忽视教学评价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偏离目标及对历史解释素养重视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教师目标观念薄弱,评价意识不强,忽视教学设计理论学习及教学观念滞后于学科研究前沿。其次,基于以上问题并结合逆向设计的操作程序提出主要实施策略: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基于历史解释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切实将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使之明确、可操作且易于检测;二是坚持评价优先,基于历史解释预设教学评价,通过拓宽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及评价量表等方式强化评价在整体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三是基于历史解释,创设有吸引力且高效的教学活动并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最后,将基于逆向设计程序的实施策略付诸实践,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进行案例设计展示,结合一线教师的听评课反馈及自身教学反思,对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逆向设计进行评价与展望,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等诸素养提供新的理论与案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