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维埃
革命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苏维埃”是个舶来词,本意为“会议”“代表会议”。起初,“苏维埃”是俄国工人进行暴动与罢工的组织形式。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由领导武装起义的机关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指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苏维埃”不仅仅是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话语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中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苏维埃”革命话语在建党初期至土地革命战争这一时期范围内扮演重要角色,对中国苏维埃运动和政权建设实践起着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伟大的革命实践相辅相成。正如,“苏维埃”革命话语推动了中国革命实践,反过来也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得以强化。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革命话语认知与运用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民主专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其他革命话语的生成。自建党始,中国共产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苏维埃”革命话语的认知仅停留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标志与象征层面,并未真正将“苏维埃”革命话语应用于革命实践。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掌握革命话语权的重要性,一番踟蹰后,决定打出“苏维埃”的旗帜,此时的“苏维埃”代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党内对“苏维埃”革命道路的认知出现了分野,以城市为中心的“立三路线”一度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正确带领广大民众开始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革命话语的认知转化为“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在苏区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革命话语权构建,赋予“苏维埃”革命话语鲜明的中国特色,扩大了“苏维埃”革命话语的影响力。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内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革命形势,积极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正式形成,作为两党对峙的“苏维埃”革命话语彻底终结,并退出了中国政治舞台。
“苏维埃”革命话语从引入、发展完善到终结,是政党话语与革命实践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革命话语的认知从“无产阶级专政的象征”转变为“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日渐成熟,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苏维埃”革命话语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革命话语的认知与运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群众之间的政治联系,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提升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