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羡余否定
“几乎”
“险些”
“差点儿”
国际中文教育
摘要:
现代汉语羡余否定自发现以来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学界有关羡余否定的研究多以构式或生成机制为主。与前人研究不同的是,选取三个在语义、语法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副词“几乎”“险些”“差点儿”,将其作为一组羡余否定现象。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等理论分析此类羡余否定的语义特征、句法表现和语用价值,最后通过问卷形式考察高级水平汉语习得者对羡余否定的掌握情况,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分析二语习得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为国际中文教学提出建议。
在语义特征方面,通过整理分析语料得出羡余否定断言义为“接近但没有VP”,VP成分具有反预期倾向,主观义具有强烈的意外语气三个特点。在句法结构方面,归纳“几乎”“险些”“差点儿”羡余否定的句法表现。“几乎”“险些”“差点儿”羡余否定的否定标记只能用“没(有)”且不能被替换;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多分布在小说报刊等类语料中,不用于正式的新闻报道;不同句类中的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异,其中陈述句最多,其次是感叹句和疑问句,不用于祈使句。
此外,还对“几乎”“险些”“差点儿”羡余否定的前加和后接成分进行分析,前加语料多为省略主语或为人称代词/人名主语;后接动词性成分以动补成分为主,“羡余否定”作为副词成分修饰动补成分。根据“几乎”“险些”“差点儿”羡余否定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结合语用学理论尝试总结语用功能。最明显的就是强化言者主观意图,这点从羡余否定的语体分布中可以得到证明,此外我们还总结归纳了羡余否定制造语言言外之意、凸显否定焦点的语用功能。
据此,通过对“几乎”“险些”“差点儿”羡余否定语义特征、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的分析,尝试从国际中文教育的角度切入,考察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高级班和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汉语专业高级班部分二语习得者“几乎”“险些”“差点儿”羡余否定的掌握情况,进行偏误分析,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