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叶嘉莹
海外诗词教育
北美汉学
汉语国际教育
摘要:
叶嘉莹的生平与其诗词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文化家庭的氛围奠定了叶嘉莹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为其打下了国学功底,并培养了以儒家为基调的诗教观。早期的教育为其带来英语语言文化启蒙,女性长辈提供了现代女性的榜样,中学时期的现代理科教育又培养了逻辑思辨能力。教会学校文化融合的氛围、恩师顾随的道路指引,加之海外时期对西学的进一步学习,培养了叶嘉莹中西融汇的思维。执教时期,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其形成了圆融纯熟的教育方法,并有了初步对外诗词教学的经验。漂泊坎坷的人生经历加深了其对诗词的感知与志趣。叶嘉莹海外诗词教育活动及成果丰富。在国际社会环境的特殊背景及北美汉学自身发展的需求下进入北美,叶嘉莹从哈佛大学开启教育生涯,与海陶玮的共同研讨拓展了其学术研究并被引导进入北美汉学圈子。而后其在UBC教学长达二十年,英语教学起步艰难但后期成效显著,指导了大量优秀论文,培养了一批硕博士生成为加拿大汉学的生力军。除学校教学外,叶嘉莹还以讲演讲座的形式参与社会服务,退休后尤其频繁。叶嘉莹海外诗词教学有自成一家的范式。以感发生命为宗旨,承袭了传统儒家诗教及“兴道讽诵”的传统,其教学以文化传承、有教无类、审美感受、人格启发为宗旨,以吟诵、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西结合、旁征博引、联系个人经验等具体手段达到“兴发感动”的目的,形成了“跑野马”的独特授课风格。叶嘉莹的海外研究与教学相辅相成,其英语学术著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叶嘉莹在海外汉学界的学术影响,主要是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由这本书带来的,它填补了欧美汉学界的诗词研究,建立了词学阐释的研究路径,为词的欣赏树立了有效的楷模。书中的重要篇章Ambiguity and the Female Voice in Hua-chien Songs多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论著所征引,甚至受到其他学科的关注,由此叶嘉莹与孙康宜、余宝琳等词学家共同构建了北美女性主义词学的体系。该著作还进行了名家词作的推介,由此词家吴文英首次进入海外汉学界并引起后续讨论。通过推介苏轼、柳永、晏殊等更多词家词作,叶嘉莹为学界提供了批评的范式。对诗词作品的赏析源在于其所提倡的词学欣赏批评方法,这与对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批评相关,在The Ch’ang-chou School of Tz’u Criticism一文中体现的中西融汇方法成为叶嘉莹词论研究的特色,引起汉学界的回应与支持。叶嘉莹的海外诗词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的影响与启示。在汉学史上,叶嘉莹海外诗词教育完整参与了北美词学建构的历程;在文化交流史上,填补了一度中断的中外文化交流;在汉语国际教育上,为对外诗词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带来了有效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