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 le (了) NP]构式
构式语法
构式义
限制
摘要:
[A le(了)NP]构式是指形容词+动态助词“了”+名词性短语的语法构式,是形宾构式的一种具体形式。(王力,1995)现代汉语形宾构式是一种非典型句法结构,历来备受学界的广泛关注。(吕叔湘,1966;朱德熙,1982;陆俭明,2005等)日常生活中动宾结构很常见,谓语或谓语中心语是动词的语法特征,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者存在、变化、消失等含义。(黄伯荣、廖序东,2002)然而我们在交流中发现,形容词却出现在原本是动词的位置,而且其后出现了名词性成分,显而易见,不是表示定中关系,而是形宾关系,例如:(1)小学普遍了每一个偏僻的乡村。(2)这件事兴奋了全村的穷人。(《人民日报》)Goldberg(1995:4)提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构成成分不能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Goldberg(2006:5)重新定义,“任何构式只要其形式和功能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却认为一个构式”。近二三十年兴起的构式语法为形宾构式提供新视角,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张建理,徐银,2011)本文中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梳理了前人从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构式不同角度对形宾构式的阐释。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为1)[A le(了)NP]构式的构式义是什么?2)哪些形容词,哪些名词能够进入该构式,即该构式对形容词和名词的限制;3)影响[A le(了)NP]构式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写并揭示语言的性质、状态和特点,所采用的语料数据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研究院成立的BCC语料库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语料库(CCL)。为确保检索式中的词性的准确性,参考语料库在线词性自动标注外,本文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加以校对。通过观察分析语料,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是:1)[A le(了)NP]构式义继承了形宾构式的致使义和自动义。[A le(了)NP]构式通过某种主观可控动作行为,使受事宾语发生某种变化,使宾语NP具有原形容词所指的性状,外界不可控因素导致宾语发生变化则表现出自动义;2)[A le(了)NP]构式中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主要呈现出量幅性和动态性;3)整体扫描的方式而不是顺序扫描有助于识解[A le(了)NP]构式,同时,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与创新性与[A le(了)NP]构式的涌现也密切相关。本研究阐述了作者初步的看法,至于其完善与否,还有待未来的研究来加以印证。现代汉语中[A le(了)NP]构式是一种错配构式,且已普遍使用,本文的研究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