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BB式形容词
语义分析
形成原因
构词理据
留存机制
摘要:
ABB式形容词是状态形容词中十分常见的类型,但目前对于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总共分为五个章节,以描写和解释为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对该类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认知研究。绪论部分回顾了ABB式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等进行了说明。第一章对ABB式形容词作了阐述,ABB式形容词属于状态形容词,并具有状态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本章还对ABB式形容词的内部结构类型和其他重叠式形容词进行了分类,其中,ABB式形容词被分为了三大类:“A+BB”式、“AB+B”式、“AABB-A”式。此外,还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分别对所有重叠式形容词进行了汇总和统计。第二章对ABB式状态形容词进行了认知语义分析。首先,总结出了其三种内部语义关系:程度义+语素义、语素义+引申义、语素义+程度义。其次,分析并总结了ABB式状态形容词的有界性特征和羡余干涉现象,从ABB式形容词的义素分析中能感知到其有界性和羡余成分。细化剖析ABB式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是对其进行认知分析的基础。第三章对ABB式状态形容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ABB式形容词的形成和发展符合词汇发展规律、韵律结构的发展规律,并且受语言结构象似性的驱动。对ABB式成因的分析,是从历时的角度对其进行宏观的了解。第四章分析了ABB式状态形容词的构词布局。基于顺序象似原则,ABB式形容词将A放在了开头,后接什么样的BB是由于ABB之间的语义选择。而隐喻机制隐含在ABB式构词的背后,让无意识的认知体验映射到ABB式的构词上。第五章分析了ABB式形容词之所以大量留存,首先是基于转喻的体验基础,为ABB式形容词的类化提供了认知基础。此外,还因为A的词性丰富、BB的虚化、ABB式的内部结构形式的多样,为ABB式的类化打开了宽阔的通道。本文是基于ABB式形容词的语义分析开展的研究,因此语义分析是本文的基础和重点。本文通过剖析各结构类型不同的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找寻到了“A、B、B”这几个成分构成ABB式形容词的内在机制,以及ABB式得以发展和留存的内在原因。本文以期用认知语言学和词汇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使每个章节的内容层层深入,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