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汉语
法语
句法分析
多层平行树库构建
摘要:
比较语言研究对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促进语言分类,并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特性。对比语言学是比较语言研究中的三种类型之一,其定义为:“对比语言学可以看作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调查社会文化相关联的‘语言对’之间的关系。”(Gast 2012)。K?nig(2012)提出了对比语言学议程的基本组成部分:(i)共时取向,(ii)粒度,(iii)“语言对”比较,(iv)观点,(v)可证伪性,(vi)理论框架。对比语言学以社会文化相关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对应用语言学领域(例如外语教学或翻译)有实际应用价值。西方的对比语言学研究通常会忽略对东方语言(例如汉语)进行比较,而在国内,近年来对比语言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从事汉语研究的西方语言学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从而得以对东方语言与西方语言的对比研究提供充足的研究基础。在语法方面,前人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主题、直接宾语、双重宾语和属性等的研究。在以前对汉语和法语的句法研究中,可以窥探到对中法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仍然了解甚少。对汉语和法语进行对比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弥补西方相关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需要补充对比句法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我们必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i)通过对汉法双语进行对比语言学分析,汉法两种语言分别倾向于使用哪种句法结构?(ii)汉法双语内部的句法结构如何相对应?如何确定汉语在法语中相对应的句法结构?对于两种语言的类似结构,问题是一样的。正如Barlow(2008:102)所说:“首先我们需要调查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找出他们的相似结构(例如被动结构),因此有必要通过形式上的对等结构用法来确认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定量方法来研究上述两个问题。该篇论文中采用的对比语言学研究基于以下原则:(iii)当我们发现了相关语言现象并能用可靠的理论概念描述时,我们需要在语言使用中的分布情况观察,也就是依赖于真实的自然语言数据进行观察。采取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规避过度概括的风险,也有利于学者从大量真实自然数据中总结相关模式经验(Schmied2004:91)。Hasselg?rd(2010)引用Johansson(1999:117)并强调:“过去的对比研究主要关注抽象意义上的比较语言系统(或其中的一部分语言),但现在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对比语言的工具”。自此,语料库在对比语言学中的使用已较为普及(例如Johansson 1998,2000;Granger等人2003;Schmied 2008;Gast2012)。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一般使用两种类型的多语言语料库:翻译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Schmied 2009:1141)。研究人员可使用平行语料库调查特定语言的偏好(Schmied 2009;Gast 2012),平行语料库还可用于识别某种语言中的特定类别或形式在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类别或形式(Johansson 2007:10)。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多语种语料库研究汉法对比语言学的问题(i)和(ii)。就方法而言,平行语料库还具有另一大重要的优势——可以自然地提供“可以描述具有差异的‘相同背景’(James 1980:169)”(Granger 2010:5)。因为对比语言学注重语法,我们需要采用句法标注的平行语料库(即平行树库)。平行树库反映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的结构关系(Buch等人,2009:199)。有学者认为,构建平行树库是实验性对比句法领域的优先事项,“在我看来,构建这种语料库是近十年来以经验为导向的对比语言学所面临的挑战之一”(Gast 2015:32)。只有我们建立了足够大的汉语和法语平行树库,才能深入探究语言对的实验性对比句法关系,并回答诸如(i)和(ii)的问题。基于平行树库的语法对比,以语法不匹配的角度为出发点,可以更好地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其中句法不匹配是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翻译之间的不同点。Igor Mel’?uk建议,在广义的释义(paraphrase)概念中加入句法不匹配现象。如果两个句子意义类似,那么他们就是彼此的释义(Mel’?uk 2012)。具有相似意思的两种不同语言的句子叫作语言间释义。释义的概念在意义-文本理论(MTT)中占有重要地位(Mel’?uk 1974,1988,2009,2012)。除此之外,MTT的优势在于可以描述所有语言层面,并为使用中的所有语言概念提出清晰明确的定义。因此,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看,Mel’?uk的理论最适合于句法不匹配的研究。部分句子翻译中的句法不匹配现象需要在深度句法表征层面上处理,这些翻译是深度句法的释义。在这种程度上,深层句法的释义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起点。本论文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i)从汉法对比句法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用于研究汉法深度句法语言间释义的多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