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周遍义构式
构成部件
逻辑语义
语用功能
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周遍义构式“要X1有X1,要X2有X2,……”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理论方法,对构式的构成部件、逻辑语义关系、构式义和语用功能加以分析并解释。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回顾“要X有X”格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语料来源。第二章“要X1有X1,要X2有X2,……”格式的构成。变量X的典型成员是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数词、数量短语和定中短语;部分谓词在格式压制作用下,发生了名词化,成为了边缘成员。常量“要”是动词“要”和连词“只要”归并后的结果,表示“(只要)想要、需要”;常量“有”表示领有,同时带有“又多又好”的附属义。第三章“要X1有X1,要X2有X2,……”构式的语义分析。首先依据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界定为复句构式,再分析构件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要X”与“有X”之间是充分条件关系,“要X1有X1”和“要Xn有Xn”之间是并列关系。最后,探讨构式周遍义的获得方式,一是通过突显典型成员来概括整个范畴,二是通过肯定位于序列端点的成员来激活所有序列成员。第四章“要X1有X1,要X2有X2,……”构式的语用分析。对实际语料考察后发现,该构式在口头语体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用来实施称赞、夸耀或恭维等言语行为;其次是网络语体,主要是推荐、劝说听话人接受某人或某物;再次是文艺语体,常用来塑造人物形象;之后是政论语体,大多是宣传、鼓动群众共同完成某一大规模政治、经济或军事活动;最后是科技语体,用来形象化地描述文章介绍的对象。第五章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研究价值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