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体貌
视点体
情状体
摘要:
动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动词重叠式是一种以动词为基式,以重叠为手段,重叠后只附加了语法意义的语法现象。其主要有“VV”、“VVV”、“V了V”、“V一V”、“V了一V”、“V一VV”、“V了VV”七种不同的语表形式。其中,“了”和“一”作为构形成分存在。本文试图从Comrie(1976)、Smith(1991)、Olsen(1997)等的体貌理论出发,认为动词重叠式不仅能够显示出现代汉语的形态变化,同时也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种半语法化的体貌,能够表现出事件的时间结构。本文主要通过图示的方式来对动词重叠式的体貌进行刻画和解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基式动词情状体体貌特征的分析。通过对语料的检索和归纳得出,只有具备[+动态,+持续,?]体貌特征的动词才能进入动词重叠式。而不具备该特征的动词,常常需要在一定语境下调节自身体貌,才能够重叠。第二个部分是对动词重叠式体貌特征的分析,以及该体貌特征对其语义和句法分布的影响。相对于基式动词而言,动词重叠式的体貌特征为[+动态,+持续,+完整]。其中,动态特征整体增强,在语义上体现为说话者对句子的控制性增强。持续特征整体表现为短时持续,表现为状态体、活动体、实现体的基式动词重叠后持续特征减弱,表现为成就体和瞬时体的基式动词重叠后持续特征增强。在语义上前者体现“持续量的减弱”,后者则为“持续量的增长”。完整特征是通过重叠产生的体貌特征,且这也是在句法分布上,动词重叠式多不能与“正在”、“已经”、“着”、“过”等搭配的原因。通过研究可以确定,动词重叠式是介于视点体和情状体之间的体貌,能够显示出事件完整发生的一个阶段。对动词重叠式体貌的研究,将会在进一步加深对重叠现象认知的同时,也将为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建立和丰富提供力量。本文主要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以动词重叠式的体貌为研究对象的缘由与价值,说明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论文结构。第二章综述前人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介绍体貌相关理论。第三章从基式动词的体貌特征出发,说明重叠背后的情状体分布规律,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分别对动词重叠式的动态特征、持续特征和完整特征进行分析,理清其在汉语体貌系统中的位置。第五章总结全文内容,说明研究的结论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