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言类型学
语序
形态位置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摘要: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留学生的汉语和自身母语的对比研究越来越被重视。通过详细的对比不但可探讨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异同,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汉语的总体特性,凸显出汉语的某些使用特点,还可以通过和汉语的对比让中国学者和中国学生了解留学生母语的语法特点。所以,汉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语序方面的研究,因为语序是汉语语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汉语中语序和语法的关系十分密切,掌握了语序对理解汉语(甚至其他语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尽管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语序对比研究有不少的成果,但是有关汉语和土耳其语的语序对比研究几乎空白,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一种语言的语序尤其是句子的基本语序是区别于其他外语的一个重要参项。汉语是一种将语序作为重要语法手段的语言,语序在汉语中的位置尤为重要。土耳其语属于比较典型的形态发达的黏着语,通过形态上的变化表达语法关系。虽然以往也有一些汉语和土耳其语的对比研究,但几乎没有涉及到语序。实际上,土耳其语的语序特征没有被重视,也没有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和土耳其语的语序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写,主要针对汉语和土耳其语的基本语序、语法形态或语法功能单位的句法位置、名词短语的语序、动词短语的语序等内容。通过语言事实的描述和大量例句的分析找出并解释这些位置的基本规律。语言类型学作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最重要分支之一,在跨语言的功能、范畴、语序等研究上已有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对汉语和土耳其语的语序对比研究进行系统的体系化和深入化,这将有助于探索汉语和土耳其语的基本语序、语法形态或功能单位的句法位置、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在语序类型学上的特征和跨语言的语序共性、规律和内在的动因。希望本研究能够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内的汉语语法教学上提供参考,对国内土耳其语的语法研究提供语言样本和资料。全文由七章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理论背景及研究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章是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整理了以往土耳其语语序类型以及对比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海内外重要学者对汉语和土耳其语语序的研究。此外,整理分析迄今为止的汉语与其他语言语序对比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以往研究的贡献,同时指出了此类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章是对汉语和土耳其语基本语序的描写,即S、V、O之间的相对语序。根据Greenberg(格林伯格,1963)的蕴含共性和Dryer(德赖尔,1992)的分支理论对汉语和土耳其语的语序参项逐一进行了考察,验证了格林伯格(1963)的部分蕴含共性和德赖尔(1992)的分支理论,并指出了汉语和土耳其语在基本语序上的倾向性。通过考察发现,在基本语序上汉语和土耳其语有不少相同之处,汉语的“名词和复数标记”、“关系从句和名词”、“句子和疑问标记”、“名词和领有成分”四种结构使用OV语言的语序结构,这与土耳其语一致;“动词短语和否定助动词”、“动词短语和方式副词”、“动词和附置词短语”、“名词短语和附置词”、“比较基准和形容词”五种结构同时使用VO-OV两种语序结构;“Want类动词和动词短语”、“句子和关联副词”、“名词和冠词”三种结构使用VO语言的语序结构。在基本语序上汉语中使用OV型语序结构的参项多于使用VO型语序结构的参项,说明汉语是一种OV和VO结构并存的语言。土耳其语中存在使用OV和VO语序结构的四种参项,但是这些参项更倾向使用OV型语言的排列形式,大部分结构都用OV型语言的排列形式,说明土耳其语是一种比较典型的OV型语言。第四章是汉语和土耳其语的语法形态或语法功能单位的对比,主要是对汉语和土耳其语的形态位置描写和解释。其中包括:介词、连词、体标记、标句符、复数标记(们)、量词(分类词)、类冠词(这,那,一)、重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和土耳其语的连词、复数标记、量词、体标记、冠词等句法位置大致相同。汉语介词的形态位置相当多,汉语的介词有前置于NP和VP的形式,也有后置于NP的形式,还有环置的形式。土耳其语中介词主要在VP之前,NP之后。重叠方面,汉语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有多种形式;但是土耳其语基本上只用AA式重叠,形式上比较单一。汉语中标句符处于主句和偏句之间,在主句之后,在偏句之前;土耳其中语序完全相反,使用“偏句+标句符+主句”结构。第五章是汉语和土耳其语的名词短语的语序类型。主要是在名词短语层面上对核心名词和各修饰语之间的语序进行了对比和描写。与名词短语相关的语序包括:名词和名词、指示词和名词、数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名词、领有成分和名词、关系小句和名词、复数词和名词、多项定语和名词等。汉语和土耳其语中名词和名词、数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名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