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跟你说”
话语标记
功能
形成机制与动因
摘要:
话语标记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以来,到了21世纪才逐渐在国内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研究。在日常的会话交际当中,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使用频率较高,在会话过程中对交际双方的互动沟通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目前学界对其作为个案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详细,本文将以话语标记“我跟你说”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以语料库搜集的语料及我们对电视剧台词对话的转写语料为对象,对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性质特征、话语功能、形成机制与动因进行讨论。除绪论和结语之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第一章里,根据学界对话语标记的一些特性的共识,从“语音、句法、语义、语用、语体、语形”对“我跟你说”的特征进行了描写。“我跟你说”语音特征是可以被识别,其在句法上位置灵活多变,语义特征以程序性语义为核心语义,语用上功能丰富,语体上主要以口语为主,语形特征上存在多种变体形式。我们采用描写法对“我跟你说”的话语标记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分析。在第二章里,我们依据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以及其他学者有关话语标记功能研究,从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互动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我跟你说”。在语篇功能方面,我们从形式连贯角度和内容连贯角度来看,从话轮和话题的方面来分析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在人际功能方面,我们基于大型语料库和电视剧台词对话转写整理,根据其后引进话语的语义内容发现,该标记具有强调性告知、表态性告知、警告性告知等功能。在互动功能方面,我们结合了会话分析里面的礼貌原则等,从谈话者在互动中表达出来的“坦诚”和“亲近”来对“我跟你说”进行分析。在第三章里,主要从词汇化和语法化、语言环境、交互主观化三个方面来谈“我跟你说”演变机制及动因。“我跟你说”的虚化过程是: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跟”产生引进言谈者意义后,由于言谈主语“我”和动词“说”结合而成的“我说”很容易呈现从动作义到情态义的主观化倾向,部分“我跟你说”便慢慢成为概念意义消失、拥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话语标记。总之,我们认为该格式是从一个完整小句结构演变而来,这证明话语标记是高频使用的话语成分的规约化。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系统的角度对话语标记“我跟你说”进行了概括研究,从多个不同角度系统性、全面性的剖析考察“我跟你说”,其中运用了功能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及会话分析视角。不足之处则是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考察“我跟你说”,也可以探究“我跟你说”与其他的话语标记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