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师
汉语国际教育
教师信念类型
宣称信念
使用信念
摘要:
随着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加速融通,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学科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学科发展和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中文推广的过程中,一直受“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问题困扰,三者之中,以教师问题为核心。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然而教师信念因其隐蔽性、缄默性等特征,很少得到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以往对国际中文师资建设的研究,常将教师视为同质群体,很少关注教师群体内部差异。本研究选择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十名国际中文教师为研究案例,以课堂观察、访谈、实物分析为具体研究手段,对国际中文教师信念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以行动科学为理论基础,按照教师宣称信念与使用信念间的张力,对十名教师信念系统进行分类;然后深入到每一种信念类型的内部,揭示信念向行为转化的路径;最后凝练出国际中文教师何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根据研究思路,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研究设计、信念类型划分、不同信念类型的解释性探析、结论与建议。全文分为八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以及理论基础和文献梳理;第二章为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介绍;第三章至第六章为国际中文教师信念类型研究的实证部分;第七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信念向行为的转化路径、教师信念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解释性探究;第八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师信念可分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整体互动型、局部互动型、无意识操控型、矛盾冲突型。(1)“整体互动型”主要特征为宣称信念与使用信念呈现出一一对应的特征。该类型教师具体表现为:言行高度一致,教师坚定地信奉个人使用信念,并形成了使用信念反向修正宣称信念的特点;(2)“局部互动型”主要特征为宣称信念与使用信念不完全对应。该类型教师具体表现为:教师将学徒经历、接触到的理论均囊括于宣称信念,但教学中会摒弃大部分理论,选择最易解决问题的教学行为;(3)“无意识操控型”主要特征为宣称信念和使用信念趋于一致,但信念系统中存在未被察觉的使用信念。该类型教师具体表现为:教师所宣称的信念均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行为受到未被察觉的信念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两套行为准则;(4)“矛盾冲突型”主要特征为宣称信念与使用信念存在冲突,以及宣称信念和使用信念内部各要素间存在矛盾。该类型教师具体表现为:言行不一致,教师在教学中会摒弃部分宣称信念,同时教学行为受到未被察觉到的信念影响。此外,该类型信念受到两套理论范式影响,导致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矛盾。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信念向行为转化呈现差异性。具体表现:(1)不同类型的教师将新理论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能力有所差异;(2)不同类型的教师信念向行为转化的标准有所差异;(3)不同来源的信念向行为转化的路径有所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国际中文教师信念系统的生成分为:向心式生成、单线式生成、融合式生成、嵌套式生成。四种信念类型的生成存在着耦合关系,在影响因素改变的条件下,可能会实现各类型间的转化。其中学科定位、实践性知识、反思动力及来源是影响教师信念类型生成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结合学科发展现状,本研究对国际中文教师信念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开展差异化的教师培训。本研究证实国际中文教师内部存在差异化,“均码式”的培训难以适合所有教师。本研究根据不同信念类型的特征,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师培训方案;(2)借助共同体反映教师信念。国际中文教师信念系统中,存在着未被察觉却对教学起到重要作用的信念。本研究以共同体促使教师察觉信念为逻辑起点,设计出可操作的国际中文教师信念改进路径;(3)优化教师学科信念。本研究发现学科信念是国际中文教师信念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多数教师存在宣称的学科信念与使用的学科信念不一致的现象。对此,本研究提出以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学科信念,从外部厘清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定位,从内部突破多元教育背景带来的碎片化知识结构束缚,构建出全面、统一的学科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