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VX多少VY多少”
构式语法
认知语法
自主/依存联结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中的“V多少V多少”结构,该结构广泛使用于汉语口语,并出现在一些非正式的书面语中。由于该结构的组成部分存在不确定的变量,因此该结构具有较高的能产性,结构所涵盖的语义范围以及话语功能都相当丰富。自构式语法被引入我国语言学界,一大批学者对构式语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介,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中的语言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及解释。“V多少V多少”结构作为汉语中的特色构式,也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注意,并作为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该结构进行阐述与分析,但由于该结构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整合的复杂性,因此关于该结构的一些结论还存在着部分差异。由此可见对于该结构的研究尚存很大的空间,需要借助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寻求更大的解释性。笔者基于认知语法的观点,运用内省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对该构式进行探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1.如何对“V多少V多少”结构进行合理地划分?划分后该结构的不同种类的语义分别是什么?2.“V多少V多少”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基于不同类别的“V多少V多少”结构的构式义是什么?4.“V多少V多少”结构的认知机制是什么?根据构式之间的范畴关系,笔者认为“V多少V多少”结构是由两个“SVO”构式整合而成的非原型构式。结构中的两个合成结构“V多少”和“V多少”则具有典型的“VP”构式的特征。与“SVO”构式相比,该结构语义层面上的参与者角色在句法层面上大多数情况下都出现了省略。由此笔者根据句法层面上的主语和宾语及语义层面上的参与者角色是否一致对该结构进行划分。通过这个分类标准,该结构被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1)“(S)V多少(N)(S)V多少(N)”;(2)“(S)V多少N(S)V多少N”;(3)“SV多少(N)SV多少(N)”;(4)“SV多少NSV多少N”。这四种类型的使用在“V多少V多少”结构中的占比有很大差异,根据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对该结构的检索和统计,发现类型(1)在该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通过对该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语义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得出,结构中的固定组成部分“多少”在语义整合方面的不对称性也对整个构式语义上呈现的数量概念产生影响。根据语境的不同以及主观性的差异这种数量概念可分为三种:数量相等、主观偏“多”、主观偏“少”。关于结构中的动词的特点,笔者发现符合该结构的动词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角色,并且动词所凸显的关系中射体在一段时间上的变化状态或射体与界标之间的恒定状态可以被量化。虽然在句法层面上“多少”所指的实体常常被省略,但笔者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将“多少N”作为一个名词性结构。这个名词性结构与动词整合形成了一个合成结构,“V多少V多少”结构中存在着两个这样的合成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分别为:并列关系、条件关系、顺承关系。在对“V多少V多少”结构组成部分的语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释后,结合对该构式不同种类结构的语义分析可以得到该结构的构式义。笔者将该结构的构式义用抽象的图式结构表现出来,即斜率为1的一种正比例关系:当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发生改变时,会引发另一个相关的动作或状态发生改变,并且这两者作用的对象或状态在数量上相等。由此可见该构式的语义凸显为一个对等关系,这个对等不仅仅指具体数量的对等,也是基于概念上的对等。关于该构式的生成机制,笔者认为在该构式的组构层级中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语义整合。首先在第一层,自主成分对依存成分“多少”凸显的图式性次结构进行阐释,两者根据对应关系整合为一个较小的合成结构“多少+N”。到了第二层合成结构“多少+N”此时相当于自主成分并对动词凸显的图式性次结构进行阐释,两者整合为一个较大的合成结构“V多少”。在构式组构层级的第三层,两个合成结构“V多少”和“V多少”通过横组合关系进一步整合为一个复杂的合成结构,即“V多少V多少”。而这种横组合关系是通过语义重合实现的,构式中“多少”的凸显图式性次结构在整个构式组构的层级中与每个合成结构都存在对应关系,它的语义凸显也被整个构式继承。正是基于这些次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些象征结构才能整合为一个复杂的合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