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词素属性
词素意识
词汇知识
习得
摘要:
词素作为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具有普遍性的语言单位,但词素在不同语言中又呈现出特异性。汉语词素在书面汉语中往往掩盖在汉字这一视觉符号之下,所以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方面,不乏将汉字等同于词素以及重汉字轻词素的现象。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对词汇的分析认知不够重视的现象,忽视词素和词素教学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汉语学习者词素水平低下、词素意识和词汇能力发展不够充分。鉴于此,为了发展学习者基于规则的词汇能力,本研究立足于汉语词素的特质,以联结主义理论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法,以汉语的词素意识为纲,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用词素的系统梳理,深入探究能促进学习者词素意识和词汇能力发展的词素系统特征,并将词素的统计学特征和学习者词素的习得研究相结合,探究学习者词素意识发展的规律和词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从理论上阐述汉语词素的特质和汉语词素意识的内涵,确立研究基础。汉语音节的自足性与显赫性决定了词素是汉语重要的结构单位,其重要性不亚于词。词素的认知与习得价值在于词素是词汇习得的联结和关键。汉语的词素意识可以从词素形音义的识解、词素之间的区别(主要限于同音词素和同形词素)、词素组合成词时之间的结构和意义关系三个方面来概括。其次,对词素意识框架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用词素的本体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制定词素划分与归并的原则与方法,确定汉语国际教育用词素,建立词素属性库。描写并统计了词素的数量、语音、等级、功能、构词量等属性。(2)同形词素分为同形同音词素和同形异音词素两类,占词素总量的25.83%。其中,同形同音词素268组,同形异音词素137组,均以一形二素为主,约一半以上的同形词素是跨不同等级的,可知同形词素的习得是个持续的过程。同形同音词素大多因假借、简化、合并、后起、引申分化、外来等原因而同形,同形异音词素大多是音变构词或者形变构词沿用至今的结果。同形词素组内词素的等级、功能类型、独立成词时的等级等属性也有不同。(3)在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7570个复合词中,从数量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并列式>定中式>动宾式>状中式>补充式>主谓式>重叠式,将定中式和状中式合并则为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重叠式,偏正式和并列式是汉语复合词中占优势地位的词法结构模式。词类与复合词的语法结构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占优势地位的词法模式分别为定中式、并列式和并列式,优势的素类搭配模式都是相同语法类别的词素的两两组合。在同素类叠加复合词的语义结构关系中,名名定中式复合词前一词素的物性角色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规约化属性,动动并列式复合动词、形形并列式复合形容词中并义占绝对优势地位。第三,对汉语学习者词素意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词素意识和词汇知识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汉语学习者词素意识不同的子系统发展不均衡、不同步。研究结果表明,除声符意识以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基本与汉语水平正相关,随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发展,但发展速度不均衡,既有迅速增长期,也有缓慢提高期。词素意识不同的子系统发展的先后顺序大致为形符意识>词素的识别能力>声符意识、同形同音词素意识>复合词语法结构意识、复合词词义推测能力>同形异音词素意识。复合词语法结构意识发展较晚,同形异音词素意识的发展严重滞后。(2)词素意识不同的子系统对词汇知识的影响作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形符意识、声符意识、词素的识别能力、复合词语义重心意识均没有显著影响。同形词素意识的两个子系统,同形同音词素意识和同形异音词素意识对词汇知识的影响显著而重要,复合词语法结构意识对词汇知识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但是在控制了同形词素的区别能力等所有变量之后,语法结构意识对词汇知识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基于词素意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词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相关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研究表明,丰富学习者的词素知识库是词素意识和词汇能力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学习者的声符利用水平与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声符和声符家族字识记形声字读音,多角度寻求记忆线索和认知策略,培养学习者的声符意识和语音规则性意识。二是强化对同形词素的区别能力,特别是对同形异音词素的区别能力。对于同形同音词素,需加强其语义的辨识和辨别;对于同形异音词素,首先要加强学习者对声调重要性的理性认识,其次要重视对同形词素语音的分辨和记忆,特别是对后出现的词素等级高家族小的词素语音的识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价值在于: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审视汉语词素的共性和个性,指出汉语词素的特质源于汉语带调音节的自足性与显赫性,并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