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京纪闻》
北京官话
言文对照
阅读教材
教学特点
摘要:
《北京纪闻》全书共计200篇课文,是由日本学者冈本正文编撰供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阅读教材,其语料均摘自北清时文报刊,作者不仅将时文保留在课本之中,同时用北京话对时文内容进行编译,从而形成“言文对照”的排版形式,即“言”指的是当时北京官话的口语形式,“文”指的是时文报刊文言文的书面语形式。《北京纪闻》作为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具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为学者学习清末北京方言提供了重要的教材,另一方面为学习者研究时文内容也保留了珍贵语料。我们将通过对《北京纪闻》的教材分析,为现今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编写、阅读课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本文对《北京纪闻》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北京纪闻》的语言特点研究:本文主要从词汇和句式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因《北京纪闻》使用“言文对照”格式进行课文编排,从而体现出语体差异,即作者摘录当时报刊中使用的文言文书面语和编译所用的北京官话口语的差异,陈明娥在《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词汇研究》称这种语体差异为“文白差异”[1],在此我们将这种两种语体中的词汇差异也称之为文言与白话词汇差异。在本文中我们列举了《北京纪闻》中的部分文言文和白话词汇,将其进行对比,从而分析清末时文报纸上的文言文与北京官话编译的口语之间的语体差异,同时研究其口语化与地域化特色。再者,我们选取了《北京纪闻》中的儿化词和离合词这两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北京话词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儿化词的作用、意义及语义功能等,分析离合词的结构和词义等。在句式方面主要对《北京纪闻》中的“把”字句和“叫”字句两个句式进行研究,我们将“把”字句的宾语、谓语结构等结构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对“叫”字句的分类和句法结构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二、《北京纪闻》的教材分析:主要从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教材难易程度的设置、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知识点的设置、以及通过对教材的编写而反映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北京纪闻》内容丰富,主体多元,编排体例独特,呈现“言文对照”形式。在教材的难易程度设置方面,课文按照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方式编排,符合课文编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原则,遵循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言规律。同时《北京纪闻》注重文化知识的编写,课文中介绍了清末北京城的时局政治、官贾商贸、社会交际、生活方式以及风土习俗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北京清末社会状态的重要语料,作者在文化因素编排中体现了实用性、趣味性、典型性原则。通过教材编排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结构文化和功能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三、《北京纪闻》对现今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在《北京纪闻》教材的编写中呈现出以下特点:教材的课文内容编写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北京特色方言词,且主题多元、情景丰富、注重语言与文化因素相结合。启示着现今对外汉语阅读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材,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与文化因素相结合的同时应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提供目的语学习的语境,从而使阅读课丰富有趣,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四、《北京纪闻》对现今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编写的启示:我们通过分析《北京纪闻》作为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对当今对外汉语教材予以启示意义,如:现今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编写中应注重主题的多元化、文化的导向性、词汇编写的合理性、练习题设置的多样性以及课文篇幅编排的协调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