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生
俄语能力
摘要:
第二语言是在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一语言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学习者和从事者,第二语言知识与能力是我们必备的教学素养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刘珣,2000)。中华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文化互动,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才能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双方文化的异同,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因此,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和学习者,必须重视外语能力,才能在教学工作等真实语境中从容应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所亟需的是“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的高水平、复合型和非通用语种人才(蒋洪新,2019),但通过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考试制度、外籍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在以考试体系为评估手段的情况下,学生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能力有所欠缺,外语水平和外语输出能力欠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薄弱,进而导致本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并不理想。综上所述,国际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对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俄语能力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当前的俄语能力水平,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而找出提升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俄语能力的有效对策,以期为新疆财经大学以及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俄语能力提升提供可行的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综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俄语能力水平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由于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俄语课程开设较晚,尚不成熟,学生出现俄语学习效果不佳,俄语能力偏弱等问题。除此之外,学校缺乏良好的俄语环境,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不强,以及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阻碍了其俄语水平。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俄语能力是新疆财经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研究尝试从俄语技能提升、学生俄语习得以及学校教学管理等角度,结合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为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俄语能力提升和专业培养提出建议,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语能力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或思路。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则主要阐述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俄语能力研究设计。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俄语能力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中,主要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的问题进行简单评价,从俄语技能提升、学生个人俄语习得和学校教学管理等角度多层面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对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俄语能力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与局限,以期在之后的研究中心加以改善,为新疆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俄语能力培养提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