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机
教师动机策略
大学俄语教学
摘要:
动机是二语学习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动机策略的得当使用,会对激发、增强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相关研究集中在对中小学、大学英语教师或汉语教师课堂上动机策略的运用频率及教师对此的态度上。很少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俄语教师动机策略需求的涉及,鉴于此,本文在D(?)rnyei(2001)及D(?)rnyei&Cheng(2007)动机策略框架下,结合国内外研究已有的成果,结合俄语教学的特点,探讨学生对俄语教师动机策略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以二语为俄语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一步步完善,开展预调查,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性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改完善问卷后开展正式问卷调查,对新疆的两所高校,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一至大四的1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8名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俄语教师的动机策略有需求,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每个年级的需求略有不同。四个年级总体来看,得出学生选择超过频率总均值的26项动机策略,超半数策略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营造课堂氛围”“提升自信心”“关注进步给予反馈”分量表。均值低于总均值的动机策略,主要集中在“促进自主性”“关注特殊性”“目标语价值认同”等分量表。四个年级分开来看,发现每个年级的需求不同,均值前十的动机策略也略有不同。通过差异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看出,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仅年龄、气质类型、性格类型、年级在分量表中存在显著差异。人口学统计表明,学生对教师的动机策略需求会因年龄而异,年龄小于等于18岁的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量表和“提升自信心”量表比年龄小于23岁大于19岁的需求强烈。比起年龄大些的他们更希望教师备课充足,专业知识充沛,授课时积极热情,关心理解他们,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布置学习任务,传授学习方法技巧,强调出错是正常现象等。因年级而异,在“提升自信心”量表的相关策略,大一的学生比大二的学生需求更强烈。因气质类型而异,兴奋型学习者比安静型学习者更在意学习任务是否具有挑战性。喜欢教师布置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性格类型而异,意志型学生和理智型学生,比情绪型学生对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需求更强烈。通过对八位同学进行访谈,探究造成学生动机策略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个人学习风格、俄语学习经历和施教者的影响作用。最后,通过三个方面对俄语教学提出相关建议,了解学生需求差异;针对不同因材施教;发挥教师影响作用。着力为俄语教师科学有效地运用动机策略提出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