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V了一V”
动词重叠
句法表现
语法意义
历时演变
摘要:
“V了一V”作为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基本格式,在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具有独特的语表形式和语体属性,句法表现多样,语法意义较为复杂。本文以“表—里—值”小三角为理论指导,对现代汉语中“V了一V”格式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讨论内容包括:“V了一V”格式的语表形式、句法表现、语法意义、“V了一V”格式及其相关格式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首先,本文详细描写了“V了一V”格式的语表形式。“V了一V”格式由原式动词重叠并附加成分,新增其他语法意义,可视作是一种基本的动词重叠格式。“V了一V”格式的组成包括常项“了”和“一”以及变项“V”。常项“了”为动态助词,功能为“了1”表示动作的完成;常项“一”可表“稍微”并兼具量的意义;变项“V”一般由单音节动词充当,并且具有自主可控和短时持续的语义特征。其次,本文分析了“V了一V”格式的句法表现情况。对CCL语料库、BCC语料库中共计1893条有效语料逐一分析,发现“V了一V”格式多出现在复句中,且用作较短分句的谓语,可以作状语,加“的/地”可作定语,光杆“V了一V”格式可作小句。“V了一V”格式可以前加状语,后接受事宾语。此外,该格式多分布在小说文体中,根据冯胜利的语体模式图和语体配置理论,发现该格式在语体的正式度和典雅度上均是负值,因而“V了一V”格式大体上具有非正式语体属性。然后,本文探究了“V了一V”格式的语法意义。我们将动词重叠语法意义分为表短时、动量、情态三大类,分析认为“V了一V”格式主要具有表持续、动量小、轻松缓和的语法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动词重叠式并非都具有尝试义,“V了一V”本身表已然动作,若要表达尝试义须前加小称前缀如“稍微”或原式动词含“尝试义”义项。最后,本文考察了“V了一V”及其相关格式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动词“V”借用为动量词作动词“V”的补语,同源动量词用法出现,形成“V一V”式动词重叠。“V一V”中“一”轻声弱化脱落形成“VV”式动词重叠。体标记系统“着、了、过”的成熟以及动补结构的发展,“V一V”中加入“了”形成“V了一V”。“V了一V”中“一”经语法化脱落,形成“V了V”式动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