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程度副词
不过
好
蛮
比较
摘要:
程度副词“不过”可以位于性质形容词、状态动词、部分动作动词、能愿动词以及以这些词为中心构成的短语后,其中状态动词包括表示心理活动、知觉、认识的动词、动词“有”及其他状态动词等;动作动词短语包括“VP不过”中的V表已然、“VP不过”中的V表常态、“VP不过”中的V表未然、“VOV得不过”等。此外,还有“好+VP+不过”、“连+AP/VP+不过”。含有程度副词“不过”的结构的否定式一般是“连不+AP/VP”。“不过”强调性质或状态的程度高、深,或者动作行为的频度高,或者强调某种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或习惯性,或者突出说话人的主观意识、愿望、态度或意见,肯定说话人选择某种动作行为的意识或愿望的强烈程度,或者强调具有某种能力,强调在某方面非常出色等,此外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的可能性高。
由偏正式的动词短语“不过”发展到可能补语的“不过”,再到程度副词“不过”,反映了程度副词“不过”的语法化路径,由可能补语“不过”到程度补语“不过”主要的动因是:可能补语的“V不过”强调动作的结果,但同时还经常附带有强调动作的频率很高或程度深,这里强调的是动作的过程。因此,当说话人只想强调动作的过程时,“不过”的这种强调频率高或程度深的伴随义就会得到突显,从而产生程度补语(副词)“不过”。“不过”作为唯后置型的通比性高程度副词,具有类型学价值。
程度副词“好”和“蛮”位于形容词或动词前面,除了在这一点上与“不过”(位于动词后作补语)不同外,在句法分布和语义方面和“不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还都能和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及构成“好/蛮+单音性质形容词+巴+单音性质形容词”格式。“好”和“蛮”强调性质或状态的程度高、深,或者强调具有某种能力,强调在某方面非常出色等。
在与部分动作动词短语(VP中的V表已然、常态、未然)的搭配能力方面,“不过”要远远超过“好”和“蛮”,其次还有与能愿动词的搭配,“不过”的结合能力更强,除此之外,“不过”与“好”、“蛮”与其他的词或短语的搭配无显著差异。
从“不过”到“好”再到“蛮”,语义程度逐渐减弱。“蛮”注重一种客观事实的描述,包含了“适中、满意”的感情色彩,一般用在陈述句中;“不过”与“好”在使用的时候都渗透着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评价,而且都表示极高的程度,都可以用于感叹句,程度副词“好”还可以用在疑问中,表示对数量或程度的疑问。有程度副词“好”的句子可以单独成句,而有程度副词“不过”的句子一般还会有一些后续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