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膀胱颈角
流固耦合
计算流体力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
摘要:
目的:本研究利用膀胱颈角(BNA)评估膀胱颈开口变形程度,并通过流固耦合分析,评估膀胱颈角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建立理想化的膀胱、前列腺及尿道的几何模型:BNA正常模型、BNA增大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模拟尿液在膀胱、膀胱颈、尿道内的流速和压力变化及前列腺的位移,评估BNA变化对尿流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145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的下尿路症状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急性尿潴留(AUR),将其分为AUR组(39例)和无AUR组(106例),并根据前列腺体积及尿流率大小分组,评估BNA对排尿的影响。结果:通过对BNA正常模型与BNA增大模型对比仿真分析发现两组模型流体域总压及流速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位移最大的部位为膀胱颈部,BNA正常模型膀胱颈部位移较小且尿道内径未发生变化,BNA增大模型膀胱颈部位移更大且尿道开口内径缩小。通过流固耦合结果分析证明BNA增大对排尿有显著影响。AUR组与无AUR组间PSA、TPV、TZV、IPSS、Qmax、IPP、PUA、BNA存在明显差异(P<0.05)。按照尿流率大小分为3组,各组平均BNA:Qmax<10 ml/s组为83.7°±2.5°、Qmax 10~15ml/s组为67.5°±1.8°,Qmax>15ml/s组为6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对比,Qmax<10ml/s组BNA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分组各组平均BNA:Ⅳ度组为105.8°±6.0°,Ⅲ度组为82.8°±3.5°,Ⅱ度组为71.5°±2.0°,Ⅰ度组为67.2°±3.1°,正常组为65.0°±3.7°(P<0.05),正常组、Ⅰ度组、Ⅱ度组的组间B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Ⅳ度组的组间B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Ⅳ度组分别与正常组、Ⅰ度组、Ⅱ度组之间B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NA与TPV、TZV、IPP、PUA、IPSS、Qmax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P<0.05)。结论:BNA的改变会对排尿造成影响,且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严重程度关系密切。BNA可能是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重要的解剖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