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meta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观察
针刺
“益肾疏肝理气疏机”法
摘要: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报道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和探索基于“益肾疏肝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方法研究一部分,我们通过对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的全文检索,主要收集2004年至2018年有关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现代文献,并对全文进行检索分析。我们纳入研究的文献具有较为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案,并应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每一篇文献进行风险质量分析。之后我们采用网站提供的Review Manager(Version5.3)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二部分,我们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要求进行筛选病人,样本量按非劣性阳性对照,因无试验方法完全一致的文献报道进行参考,故样本量按最简单的探索性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收集。选择2016年09月~2019年2月在北京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和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67例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给予针刺中极、太冲、太溪、三阴交穴联合西药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为1月。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三个时间节点记录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残余尿量积分、超声下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一部分,我们共获得16篇(涉及患者共162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针刺联合常规治疗本病的优势体现在针刺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减少患者膀胱的残余尿量、降低患者的前列腺的体积、增大患者尿流量等等指标(P<0.05),这都是针刺配合常规治疗方案的优势所在;但通过荟萃分析发现,生活质量QOL评分、排尿等待时间(s)等指标针刺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二部分,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的针刺联合西药对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的总体疗效(86.67%)要优于对照组(74%)(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QOL)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得分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夜尿次数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夜尿频次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尿线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线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改善程度虽好于对照组,但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腹症状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小腹症状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随访期间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的小腹部得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尿流率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残余尿量(ml)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改善结果提示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得分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随访期间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前列腺体积(V)的改善方面:治疗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虽有改善无统计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缩小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脱落与处理:原入选病例共67例,脱落7例,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本部分只说60例是剔除实验期间脱落的7例患者后纳入分析的病例数。这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不纳入研究分析,主要是因为患者只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