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前列腺动脉CTA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手术时长
临床疗效
并发症
摘要:
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因素有关,年龄是公认的病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BPH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常常伴随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严重影响了许多中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PAE)是一项治疗BPH的新兴技术,可作为合并中重度下尿路症状且不适合传统外科手术的BPH患者的一种微创治疗选择。盆腔内动脉走行复杂,且变异较多,PAE术中辨认前列腺动脉(Prostatic Arterys,PA)尤为关键。前列腺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能直观显示盆腔动脉的来源及走行,还能显示前列腺周围的供血动脉及优势动脉。为明确术前行前列腺动脉CTA是否能对PAE术提供可靠的指导,本研究将探讨CTA作为PAE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PA的显示情况,以及对于PAE手术时间长短、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01-01至2019-03-01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已行PAE的BPH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前列腺动脉CTA检查分为A组(术前行CTA检查)和B组(术前未行CTA检查)。采集A组患者术前前列腺动脉CTA图像,观察前列腺动脉的起源以及优势供血动脉,并与PAE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作比较,了解 CTA 检查结果与金标准DSA相比有无差异。回顾性对比A、B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用时,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后残余尿量等临床疗效相关的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1.A组32例患者术前均行前列腺动脉CTA,CTA结果显示,PA主要来源于阴部内动脉(Internal Pudendal Artery,IPA)(63.89%)、膀胱上动脉(Superior Vesical Artery,SVA)(11.11%)、膀胱下动脉(Inferior Vesical Artery,IVA)(11.11%)、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OA)(8.33%)和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IIA)(5.56%);32例患者中,1例患者为双侧双支PA供血,4例患者为一侧双支、一侧单支PA供血,1例患者为一侧三支、一侧单支PA供血,1例患者为一侧双支、一侧无PA供血,其余患者均为双侧单支PA供血,一共72支PA。术中DSA结果显示,32例患者PA总数为74支。术前CTA检查结果与金标准DSA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PAE术所用时间明显比B组短(t=-10.9,P<0.001)。3.A、B两组术后6个月患者前列腺体积、Qmax、残余尿量、IPSS、QOL各指标均较术前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6个月前列腺体积、Qmax、残余尿量、IPSS、QOL等指标改善情况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结论前列腺动脉CTA检查对于PA来源和数量的显示,与金标准DS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A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BPH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值得肯定;PAE术前行前列腺动脉CTA检查能更好的指导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