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调和阴阳灸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
肾气亏虚
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的方法,研究调和阴阳灸法对肾气亏虚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治疗效果,观察该方法对BPH患病人群的相关指标(IPSS、QOL、PVR、Qmax)的改善情况,探讨调和阴阳灸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设定中医、西医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据纳排标准在临床中收集肾气亏虚型BPH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给药,药物为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规格:0.2mg*20T),每次0.2mg,每日一次,共服药4周;观察组:采用调和阴阳灸法,灸法实施部位分别选择选择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和腹部的任脉,具体穴位分别为肾俞穴、八髎穴、关元穴和中极穴,每次15min,隔日1次,一周3次。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等。数据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结果:1.在年龄和病程方面,两组患者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前的IPSS、QOL、PVR和Qmax等方面,秩和检验表明P>0.05,即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不存在明显基线差异,可以进行疗效比较。2.组内比较: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指标各自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PSS、QOL评分降低,PVR减少,Qmax提高。表明两种方法治疗BPH均有临床疗效;3.组间比较: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PSS、QOL、PVR经治疗均有降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Qmax经治疗未见明显差异(P=0.139>0.05),即在改善尿流率方面,观察组疗效并不优于对照组。4.总体疗效评价:经过临床观察,观察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病例分别为6例、14例和10例;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病例分别为2例,11例和17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43.33%。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Z=-2.007,P=0.04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调和阴阳灸法和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对治疗BPH均有效,包括IPSS、QOL的评分下降、膀胱残余尿量(PVR)减少和Qmax的提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观感受。2.调和阴阳灸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3.调和阴阳灸法和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均可改善最大尿流率(Qmax),但调和阴阳灸法的疗效并不优于盐酸坦洛新缓释片。4.调和阴阳灸法对肾气亏虚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起到良好的补虚疏通作用,并且提高了本病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