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经直肠三维超声
排尿过程
良性前列腺增生
摘要:
目的:通过经直肠三维超声(3D-TRU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排尿过程的研究,分析对比排尿过程中前列腺、尿道前列腺部及前列腺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探讨该项技术在诊断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狭窄程度及梗阻部位的应用价值,从而为BPH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精准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直肠三维超声动态排尿检查的53例患者,年龄20-76岁,其中BPH患者31例(增生组),前列腺正常受检者22例(正常对照组)。检查应用PHILIPS EP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D9-3v腔内探头,探头频率为3-9MHz。嘱患者检查前充分充盈膀胱,尽量清空肠道;探头进入直肠后找到前列腺,在二维图像上显示前列腺最大切面,测量前列腺横径、上下径及前后径。调整探头位置至前列腺正中矢状位,充分显示尿道内口及外口后,对前列腺及其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行三维图像取样并储存图像;嘱患者排尿,当尿流充盈尿道前列腺部时,对前列腺及其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行三维图像取样并储存图像。选取排尿前静息状态图像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开放最大的图像,分别测量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的软组织体积,并计算排尿过程中各组织体积变化率,分别比较增生组与正常组两种状态下各组织体积及变化率;同时测量并比较尿道前列腺部开放最大时尿道内口、中央部、膜部横截面积及整个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分析尿道各横截面积及体积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经直肠三维超声观察排尿过程对尿道狭窄程度及梗阻部位判断的价值。结果:1.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前静息状态时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增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排尿前静息状态,正常组和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尿道前方前列腺体积均变小,尿道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变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较排尿前静息状态时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变化率均变小,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口、中央部、膜部最大横截面积及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均变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前列腺体积越大,尿道开放最大时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尿道内口及膜部横截面积越小,二者呈负相关,而尿道中央部最大横截面积与前列腺体积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3D-TRUS能准确测量前列腺及其周边组织体积,BPH患者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较正常人增大。2.排尿过程中尿道前方前列腺体积变小,尿道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变大,这些组织变化协同合作,完成整个排尿过程;而BPH患者上述组织变化均较正常人减弱。3.3D-TRUS观察排尿过程这一技术可以更直观、立体的观察BPH患者的尿道狭窄程度及具体梗阻部位,为临床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完整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