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组织炎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
背景和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疾病。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前列腺炎症与BPH在流行病学上存在密切关系,意味着慢性前列腺炎症在BPH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更多的前列腺炎症为组织学炎症,组织学的炎症远远多于有临床表现的慢性前列腺炎(CP)。前列腺发育、生长过程受雄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控,其中前列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因子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这将促使前列腺的进一步生长。前列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能表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同时也能合成和分泌FGF。正常情况下,FGF保持了前列腺间质细胞的稳定状态,并作为间质细胞的自分泌物,诱导前列腺组织的重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前列腺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FGF家族和TGF-β家族中,FGF2和TGF-β1是前列腺中最具代表性的生长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慢性前列腺炎症中FGF2、TGF-β1在B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了一定的探索。目前研究者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参与了前列腺组织的增生过程,但IL6、IL8与FGF2、TGF-β1水平变化是否相关没有明确报道。因此,在前列腺组织增生过程中,IL6、IL8是否参与调控FGF2、TGF-β1成为我们本课题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方法:第一部分:我们收集了5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所切除的增生腺体组织。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直肠指诊和前列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并且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良性增生。根据术前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的白细胞(WBC)计数进行分组,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探讨BPH组织炎症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BPH患者EPS中IL6、IL8和FGF2、TGF-β1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了所有患者前列腺组织的炎症程度和FGF2、TGF-β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目的是通过临床数据探讨慢性组织炎症中FGF2和TGF-β1表达水平以及与BPH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株(BPH-1)进一步培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WB)、免疫荧光及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 U)等方法检测在加入外源性脂多糖(LPS)、TGF-β以及TGF-β抑制剂后BPH-1细胞中FGF2、TGF-β1的表达变化和细胞状态。第三部分:在大鼠模型上进一步验证,通过向大鼠前列腺内注射LPS引发大鼠前列腺炎症,进而诱导大鼠BPH模型的建立。同时,对大鼠BPH模型给予TGF-β抑制剂,并进行分组。采用IHC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FGF2、TGF-β1的表达;运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IL6及IL8的浓度;运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FGF2、TGF-β1的m RNA表达以及WB法检测FGF2、TGF-β1的蛋白表达,以探讨前列腺组织炎症引起FGF2、TGF-β1表达升高对BPH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实验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5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前列腺组织标本。术前根据所有患者EPS的WBC计数,BPH组织中有31例合并炎症;与BPH比较,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1例BPH合并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具有相关性的各项临床指标为:年龄与胆固醇(R=-0.357,P=0.049)、c反应蛋白(R=0.493,P=0.005);前列腺体积与IPSS评分(R=0.553,P=0.001)、c反应蛋白(R=0.474,P=0.007);IPSS评分与BMI(R=0.387,P=0.032)、c反应蛋白(R=0.451,P=0.011);BMI与空腹血糖(R=0.405,P=0.024)、高密度脂蛋白(R=-0.467,P=0.008);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R=0.731,P<0.001)。3、通过对50例BPH患者EPS中的指标进行ELISA检测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发现IL6浓度高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Z=-4.850,P<0.00 1)、IPSS评分(t=-5.630,P<0.001)、TPSA(Z=-2.738,P=0.006)、IL8(t=-26.100,P<0.001)、FGF2(t=-20.080,P<0.001)和TGF-β1(t=-21.610,P<0.001)均大于IL6浓度低的患者;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