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八髎穴
电针
督灸
肾阳不足
良性前列腺增生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八髎穴电针结合督灸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肾阳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并对二者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肾阳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选择符合课题研究标准的肾阳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八髎穴电针结合督灸治疗,八髎穴电针治疗为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1周为1个疗程;在第1次针刺治疗后当天行督灸,督灸治疗为1周1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每日1次,服药7天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前1天及疗程结束后当天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残余尿量(PVR)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QOL)、中医证候积分、残余尿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I-P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I-PSS评分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生活质量指数(QOL):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QOL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QOL评分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残余尿量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残余尿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减少残余尿量上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1)总分:治疗后两组的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上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项积分:治疗后观察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在排尿困难、排尿无力、夜尿增多三项评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单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夜尿增多、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四项评分上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八髎穴电针结合督灸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能降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中医证候积分及膀胱残余尿量,但八髎穴电针结合督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