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腺恶性肿瘤
慢病管理
内分泌治疗
依从性
随访
摘要:
[目 的]本研究通过对比人工智能系统随访与传统方式随访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以及副反应管理中的效果,为内分泌治疗患者探索最有效的创新型随访管理模式,同时验证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的意义和必要性。[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接受完手术治疗后首次开始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500例,将其随机分为AI组(n=167)、电话组(n=166)和对照组(n=167),并对AI组和电话组进行每月1次,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结束后,共计失访122名患者,研究最终纳入378名患者,分别为AI组(n=100)、电话组(n=136)和对照组(n=142)。AI组采用APP(一款名为“海心智惠”的人工智能系统,详见附录一)随访,电话组采用电话随访,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随访,仅在患者入院时交代注意事项。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随访方式与内分泌治疗依从性效果分析,根据内分泌治疗依从性量表(附录二)计算三组患者研究前后依从性评分,探讨不同随访方式对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差异。第二部分随访方式与副反应管理效果分析,采用不同方式对患者进行副反应管理,根据副反应管理效果评估表(附录三)对患者的血脂、骨密度进行干预效果评估,对比不同随访方式对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副反应的管理效果。[结 果]第一部分:随访方式与内分泌治疗依从性效果分析1、研究开始前,三组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评分(x±s)分别为AI组15.13±3.30、电话组14.67±3.69、对照组14.66±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28,α=0.05,P>0.05)。随访1年后,三组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评分分别为AI组13.04±3.25、电话组13.76±3.03以及对照组14.94±3.08,与研究开始前相比,AI组和电话组依从性评分均降低(评分越低,依从性越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 组z=-3.833,α=0.05,P<0.001;电话组z=-2.329,α=0.05,P<0.05),而对照组研究前后依从性对比无明显差异(z=-1.353,α=0.05,P>0.05)。2、随访结束后,三组患者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H=24.066,α=0.05,P<0.001)。进一步对三组患者依从性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I组依从性评分13.04±3.25,低于电话组依从性评分13.76±3.03和对照组依从性评分14.94±3.08,但AI组与电话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90,α'-0.017,P>0.017),而AI组、电话组分别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I组VS对照组,z=-4.826,α'=0.017,P<0.001;电话组 VS 对照组,z=-2.956,α'-0.017,P<0.017)。第二部分:随访方式与副反应管理效果分析1、血脂异常干预:AI组共收集到18例血脂异常患者,随访1年后,15例干预有效,3例干预无效;电话组共收集到27例血脂异常患者,随访1年后,22例干预有效,5例干预无效;对照组共收集到3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访1年后,13例干预有效,17例干预无效。三组血脂干预有效率分别为AI组83.3%、电话组81.5%、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7,α=0.0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I组与电话组血脂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α'=0.017,P>0.017),而AI组、电话组血脂干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组VS对照组,χ2=7.406,α'=0.017,P<0.017;电话组 VS 对照组,χ2=8.726,α'=0.017,P<0.017)。2、骨密度异常干预:AI组共收集到23例骨密度异常患者,随访1年后,21例干预有效,2例干预无效;电话组共收集到31例骨密度异常患者,随访1年后,26例干预有效,5例干预无效;对照组共收集到35例骨密度异常患者,随访1年后,18例干预有效,17例干预无效。三组骨密度干预有效率分别为AI组91.3%、电话组83.9%、对照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2,α=0.0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I组与电话组骨密度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α'=0.017,P>0.017),而AI组、电话组骨密度干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组VS对照组,χ2=10.019,α'=0.017,P<0.017;电话组 VS 对照组,χ2=7.786,α'=0.017,P<0.017)。[结 论]院外随访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进一步验证随访在乳腺癌慢病管理阶段中的必要性;院外随访可以有效管理患者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